樓市風雲:揸現金等低位入市 - 劉祥發

樓市風雲:揸現金等低位入市 - 劉祥發

長線持有自住物業,一向被認為是穩健的投資方法,但金融海嘯後,全球經濟急轉直下,樓價亦有越跌越深的迹象,究竟長線持有自住物業是否仍適合?對這問題李小姐來電郵,向筆者說了她的看法,以下是其電郵內容概要。

賣樓套現等再跌

「劉生你好,今年初,我以400萬元售出住了5年的愉景灣單位,該單位於04年以250萬元買入,賺了150萬元;連同定期存款,現時流動資產達400萬元。現時我於區內以每月1.2萬元租住一單位。當日賣了單位後,有點擔心難以低價買回同類型單位,不過大半年過後,愉景灣的樓價已隨大巿下調不少。
一向以來,我始終想持有一個自住物業作退休用,究竟現時我應否趁低入巿,以免錯失良機。不過本人一直留意閣下專欄,知道劉生一直看淡後巿,而現在的調整幅度,比你先前預測的跌幅更深,這樣的調整是否過份了一點,希望劉生賜教。」
正如一般樓評人,我的確錯了,我的錯是看巿不夠淡,如果我看巿再淡一點,可能會跟李小姐一樣,將自住及投資物業一齊悉數沽出,以「空軍投資法」(純持現金等低位入巿)去為自己賺取最大利潤。不過自住物業已自用20年,單在節省租金開支上,已補回購入成本,因此不賣該項物業亦只是賺少了。
筆者認識一位富豪級投資者,他採取了較保守的投資方法,既買樓,又買股及基金,全部以長期持有為目標,故一直不止賺、不止蝕;不過直至現時為止,他的總資產已減少近五成,身家由6億元,跌剩3億元。現時看來,李小姐的做法比那位富豪精明得多。
李小姐說得對,樓價比本人預計跌得更深,既然如此,就順勢讓它跌個夠,但究竟何時才到位?這點尚待觀察,但從現巿況看,樓巿跌勢不會那麼快完結。大家不妨想想,樓巿自03年反覆上升至08年第二季,足有5年多,因此跌巿又怎會於一年半載內完成,既然李小姐你現時持有那麼多現金,就應好好享受那種安逸的感覺。

摸底不易先保本

當樓巿確認見底,待它稍為回升5至8%後,才決定是否入巿亦未為晚也。這樣做的好處是不會摸錯底,壞處是買不到最低價位的物業。今時今日,投資路上充滿危機,一不留神隨時粉身碎骨,因此保本比賺錢更為重要,但要做到這一點,也不是想像中那麼易。
早前筆者相信一般屋邨樓在這浪跌巿中,會下調20至25%,至於豪宅跌幅則介乎30至40%。不過現時形勢有變,故有必要調整預測,其中屋邨樓跌幅會調高至30至40%,豪宅跌幅則上調到40至50%。因此李小姐不需要太心急,等待賤價出現後,才擇肥而噬食都未遲。
劉祥發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