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我們有必要追溯生果金的含義。生果金不是綜援,而是一項全民福利。設立生果金,不是為了解決長者的生計,而是為了回饋他們一生對社會的貢獻。這是一份敬意。
為生果金設置資產審查,是把它的性質全盤扭曲了,把尊敬變成了施捨,把回饋變成了救濟。
所以,一個政府要考慮的,只是生果金該不該增加,增加多少,幾時增加,而不是為它設置各種各樣的資格審查。
一個七十歲去珠三角娶二十歲村姑,生一大竇仔女,由始至終沒考慮過自己該如何向孩子承擔責任,住公屋攞綜援,把所有津貼一網打盡的老人是老人。一個勤勞工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六十歲才迫不得已退休,省吃儉用,到了七十歲仍剩下一點點資產的老人,也是老人。哪一種老人更值得尊敬和回饋,價值觀不同的人,心中各有答案。
為生果金設置資格審查是一項很搵自己笨的政策。當資格審查被合理化,你可以要求資產審查;作為一個納稅交差餉,為政府庫房作出進貢的人,我可不可以用我的價值觀要求篩選哪一種老人更值得用我的錢去孝敬呢?
所以,為生果金設置資格審查,未見其利,先見其弊,只會激發社會矛盾,造成老人分化,毫無建設意義。不知是誰想出來的餿主意?
真是才人治港!我說的是奴才的才和蠢材的「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