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野藝術節主攻fusion,大部份節目着重撮合天南地北異士,開幕的荷蘭舞蹈劇場一團卻不玩這套,關起門來規規矩矩跳舞。這當然沒有什麼不妥,近年舞台盛行用大纜將牛頭和馬嘴拉在一起,可以是因為地球村民的絡繹增加了藝術家的文化好奇,覺得有擴展空間必要,也可以是一種投機取巧的手段,冇嗰樣整嗰樣。成功例子如比利時SidiLarbiCherkaoui,萬水千山會合少林寺和尚背誦《經文》,不但虎虎生風的拳腳既武亦舞,連木人巷都脫胎換骨以嶄新姿態出現,教人為功夫鬼子虛心取經而感動。但混吉的個案更多,打着世界大同的名堂,不過搭潮流快車抽油水,加點五顏六色的獵奇元素,掩飾亁涸到無以為繼的創作井源。以採風為名,周遊列國接受地主熱情款待的大姐大,就最愛以換湯不換藥顯示自己的百毒不侵,不管殷勤的採購助理奉上什麼香料,她都依舊煮她那鍋千篇一律的德國盤菜。
且讓白鴿眼搶先告解:九十年代我非常喜歡荷蘭舞蹈劇場,每逢他們造訪巴黎,必定預先訂票,有兩次還跑到阿姆斯特丹的大本營捧場,凶神惡煞有種入虎穴拐帶虎子的況味。但自從藝術總監基利安離職,已經暗暗把該團打入冷宮,當正人家摽梅已過,再也生不出金蛋。你可以想像,看到他們攜來香港的三支新舞,我驚訝到什麼地步:舞團的水平,固然沒有因為舵手的更換而墜落,更出奇的是,這些新鮮熱辣的作品,比起黃金期的代表作毫不遜色。數周前看完保羅泰萊大嘆搵笨的觀眾,請勿心灰意懶到以為每一隊走埠的江湖客都不外撈粗嘢,白白錯過今年最精彩的訪港舞蹈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