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我們正處於一個全球化的年代,要從足球場上找出例子作佐證也的確比比皆是,最明顯的當然是讓一個外籍球員入籍,並且代表另一個國家於國際足球賽事上陣。由廸高可以代表葡萄牙、甘莫蘭尼斯替意大利摘下2006年世界盃冠軍、到辛拿剛於今夏協助西班牙成為歐國盃盟主,證明了歐洲大陸一些民族主義觀念不太重的國家,當意識到國內足球有需要作出改變時都會作出相應的妥協;始終,在現今的足球大世界,太過執着實非上算。
菲國起革命 港尷尬難伸
趁這大氣候而靜靜起革命的國家有菲律賓,這支位處於太平洋的島國一向都是國際球壇的魚腩分子,不過在近半年間,他們於國際足協的排名已開始漸漸攀升。據悉,菲足總將會着手放眼海外,到歐洲尋找有菲律賓血統的青年球員,因為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有不少菲律賓人遷徙到世界各地居住,現時在倫敦大抵可以找到為數40個菲裔青年投身足球事業,有些更加在英超球隊如車路士、愛華頓、富咸等預備組效力,可見菲律賓已擁有一群有潛質的新血。
如此看來,亞洲足球的競爭將越見激烈,除了有澳洲的加入、北韓的復辟,以往面對香港輸多贏少的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越南等都漸見有力扭轉形勢,能吃的魚腩部隊已買少見少。再看澳門,其實他們青少年足球水平不差,只因當地欠缺職業化聯賽而導致斷層出現,不過由於其殖民地背景,澳門仍可尋找一些葡系及非洲系的球員入籍。然而香港的情形則較尷尬,皆因高質素的國援因數量問題難以悉數流入本港,再者,要等質優的外援居港滿7年入籍,卻有感為時已晚也作用不大。因此要打破上述的窘局,香港足球必須正視下一梯隊的接班問題,或許從海外招攬新秀會是一條由世界大勢所開拓的出路。
丘建威
有線足球評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