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計算是最好的計算 - 李怡

不計算是最好的計算 - 李怡

高雄市長陳菊和《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來港推廣到台灣南部旅遊,若能配合下月在港上映的《海角七號》而這部片又能像在台灣那樣大賣的話,效果當會更好。《海七》事實上已帶起了台灣人到墾丁旅遊的熱潮。
電影是很奇怪的行業,有時真像賭大小,像《海七》導演魏德聖,過去從沒拍過電影,這是他的處男作,籌集資本都困難,上映前擔心會揹一身債,想不到卻一朝發達。
說電影有戀日情結,自然是過度詮釋,但拍這影片的人是初生之犢,沒有怎麼計算,卻可能是成功因素。台灣娛樂產業,近年來也同香港娛樂圈一樣,有太多計算。這計算主要是考慮市場規模,直白說,就是對中國市場的考量。台港演藝事業,都覬覦中國大陸這個大市場,演藝界紛紛轉進中國發展,拍電影要考慮是否適應大陸包括社會政治意識在內。奧運演出,搶着去;四川震災,搶着去;大陸有什麼電影節,也搶着去。演藝界慢慢轉而配合中共官方的意識形態。在香港,即使董伯民望超低時,演藝界也「挺董」。台灣自張惠妹在雙十唱「國歌」被大陸杯葛後,許多藝人甚至連在台灣也不敢隨便唱「國歌」或拿「中華民國國旗」了。
如果《海七》在規劃階段也考慮大陸市場的話,製作人考慮到大陸社會的「仇日」心態,就不會以「台日戀情」為電影主綫,甚至會莫名其妙地來一段男女主角的上海戀情。但製作人顯然沒有要進入大陸市場的考慮,他們只想以低成本拍一部反映台灣社會現實的討喜的電影。台灣曾是日本殖民地,但那是六十年前的事了,跟這一代年輕人已不大相干。戰後硝煙味已淡去,而那時的男女苦戀反而是對今日男女的激勵。
着眼本地。不計算就是最好的計算。《海七》的成功會對香港演藝圈有所啓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