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泰富(267)兩高層未經審批,簽訂若干累計外滙期權合約(俗稱外滙accumulator),出現龐大虧損,股價昨暴跌55%,回復至01年低位(除息計)。
中信泰富投資於西澳洲鐵礦項目,需要相當澳元及歐元,為減低貨幣風險,訂立不同合約以取得澳元及歐元,為減低集團投資項目面對人民幣波動的風險,亦簽訂人民幣有關合約。
炒賣外滙慘蝕155億
該等合約應始自7月,中信泰富於9月7日才察覺有關合約的潛在風險,已終止部份合約,虧損6.26億元,亦曾作買賣以調控澳元風險,又虧損1.286億元(母公司中信香港已承擔一半虧損),此外,於7月至今根據合約接收的澳元及歐元,以至人民幣結算,錄得虧損1.108億元,亦因接收後賣出澳元虧損600萬元,截至10月20日止,已實現虧損8.077億元。
手頭仍在生效的合約,上日的公平值,虧損達147億元,當時計價為澳元兌美元0.70、歐元兌美元1.35及美元兌人民幣6.84,此後虧損的定值,將受多項因素影響。
根據仍在生效合約,如澳元較弱,中信泰富須接收最高94.4億澳元,以及1.604億歐元,澳洲鐵礦項目至2010年的資本開支,對澳元需求是16億澳元,於完全營運後每年開支約10億澳元,鐵礦項目對歐元的需求為8500萬歐元,如澳元及歐元仍然較弱,所接收的澳元及歐元,遠超需求,或澳元可供應至2018年的需求,當然,澳元及歐元如非較弱,數字便重新估計,為此中信泰富正密切留意實際情況,以終止或重組該等合約,至於有關人民幣合約,則無意終止。
澳洲鐵礦項目首期投資,成本將為38億美元(296億港元),仍待完成,而滙價已蝕155億元,有關投資已蝕去一半以上,或相當於投資成本增加一半至58億美元。
財政壓力勢將加劇
為減輕貨幣風險而安排外滙合約,無可厚非,而所訂的合約包括accumulator,中信泰富潛在利潤有限,因達到若干利潤便須終止,而虧損則無類似終止機制,作為財務董事及財務總監而安排此種合約,兩高層辭職,並確認與董事會並無任何意見分歧,只是未經審批,解釋令人難以信服,中信泰富被指管理不善,無可避免。
中信泰富最終控股公司中信集團,表明繼續支持,已同意協調安排備用貸款15億美元,以加強財政流動性能力,但勢必加深中信泰富的財政壓力,中信泰富股價雖急跌,但不可貪平。
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