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太久未去以色列,瞬間十數寒暑;初來的歲月仍未普及電視化,更未至IT化,全球外表一體化仍未見跡象,古樸面貌在一些古老角落;例如北邊的亞果,耶穌出生地伯利恆與聖城耶路撒冷,風中飄揚的傳統衣飾配合百年不改的地方面貌,就似小時聖經上的插圖;回到舊時對一個異鄉人說來既陌生又眼熟,無論如何總是一份震撼。
都來過五次,況且年中總有三、五、七次人肉炸彈之類恐怖活動偶爾進行,世上再沒有另一些地段吸引你去嗎?
朋友這樣質問。
十年前我死黨高興選了以色列度蜜月,也得過類同的質疑;又不是美美滿滿地遊過回來?
應死唔使病,輪到你,在家足不出戶,飲水也哽喉嗆死人早已不是新聞。
是的,如果耶路撒冷仍未變得血肉模糊,穿過客西馬尼園走上橄欖山老猶太墳場,坐在山谷的懸崖上看夕陽慢慢沉下耶路撒冷舊城,讓餘暉燃點聖地,岩石圓頂寺金光燦爛的圓頂,從附近山上採來建築耶城房屋帶微金色獨特石塊,亦向日落互動回應共同散發一份世上沒處相同的光質;我樂此不疲,只要人在耶路撒冷,每天下午校準時間,趕在日落前在人家靠近聖城他日得上天堂最快見到上帝的位置前坐下,如果帶點對死人尊重的意思,也會學猶太人上墳掃墓的習慣,在地上撿一塊小石頭放在墳頂。
蒼蒼茫茫間太陽靜默,在以百計教堂敲起晚鐘與回教寺響徹遠近的晚禱頌唱,伴隨進入夜晚的規律。待天際冒起一整個宇宙隨時間變化萬千的紅霞,靜靜下山,轉入舊城,吃簡單houmus伴沙拉與粗麵包的晚飯,再步行回去AmericanColony,在聖城最喜歡的古老小旅館,本為美國人修道院,如今仍為修院管理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