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美國人自己都暗自承認,天長地久有盡時,不論經濟還是國勢都在走下坡道。藝術界也明顯跟「紅」頂白,追捧中國藝術熱,辦甚麼展覽,邀些中國藝術家來,馬上變得夠「國際化」與時髦起來。就算明眼人一眼看出有些作品水平不過爾爾,但因印着中國嘜頭就變身鳳凰。
我本以為這是純粹的泡沫,日子過去會自動消解,但近期再觀察後發現,關鍵問題是美國人(以至大部分西方人)對中國了解太少。
像這陣子紐約甚多關於中國的專題展覽和講座,例如中國紀錄片影展,由紐約大學或哥倫比亞大學等主辦,影展過後還有座談會,學術味濃。我出席了一些場次,很快就失去興致,一來部分紀錄片是拍給外國人看的,不見得深化觀看中國現場,二來不管是現場觀眾或是來訪學者,討論中國問題時仍停留在表面認知層面,比如仍然好奇共產主義下的現代生活、言論與創作自由等。有些涉及文革題材的作品,也沒有跳出傷痕影像的框框。
不能否認,把這些當作認識中國入門尚可,但對於那些對現代中國已不算陌生的觀眾,未免顯得膚淺。由於認知不足,遂也無法判斷作品的好壞與深淺。
在紐約遇見若干來自內地的策展人、藝術家,談起中國藝術空間,都自信滿滿。有人說根本不用到處走,只要留在北京,像巴黎龐比度中心主席、紐約古根漢館長等自會排隊送上門。北京中心主義莫過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