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令全球顫慄、內地經濟起伏不定之際,中國國家統計局昨日公佈最新經濟數據,顯示第三季度GDP(國內生產總值)與去年同期相比,只增長9%,是五年來增幅首次降至個位數,亦是GDP增幅連續第五個季度向下降,顯示中國經濟已經「向下走」。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李曉超表示,作為對外開放度日益擴大、與世界經濟聯繫越來越密切的中國,受到此次金融危機的很大影響。
統計局昨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內地前三季度GDP總值為20.16萬億元人民幣,與去年同期比較增長9.9%,但增長幅度回落2.3個百分點;第三季度GDP的增速是9%,這是自2003年沙士以後GDP增幅首次降至個位數,也是連續五個季度增速下降。去年第二季度開始,中國經濟增速開始下降,2007年第二季度是12.7%,2008年第二季度是10.1%,昨日公佈第三季增幅更低至9%,顯示中國經濟「向下走」已成趨勢。
數字還顯示,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7%,與去年同期增幅高2.9個百分點,顯示居民仍面臨物價高漲之苦;而9月份的CPI上漲4.6%。前三季中國進出口總額1.97萬億美元,去年同期相比增25.2%,其中出口額1.07萬億美元,雖增長22.3%,但增幅卻回落4.8個百分點。出口下降,正是這波金融海嘯對中國經濟影響的直接反映,亦是導致以出口為主的地區問題頻發的原因。
內需潛力大可抗危機
李曉超坦承,這波金融危機從美、歐、日等發達國家波及到新興發展中國家,中國受到了很大影響。不過他認為,中國有抵禦金融危機的基礎和空間,因為30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積累了一定財富;國內有較高的儲蓄率,資金來源穩定豐富;中國內需潛力較大;出口結構仍有拓展餘地;中國政策操作空間還比較大,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結構政策、產業政策,都有較大的操作空間。
李曉超稱,中國將採取積極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並密切關注金融危機對中國吸引外資、出口增長、投資者及消費者信心三方面的影響,希望通過與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的共同努力,度過難關。
硬着陸風險明顯加大
內地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表示,中國經濟硬着陸的風險明顯加大,政府將出台「急劇擴張式」的政策,如推出類似1998年「保8」(GDP年增8%)的政策。
新華社/本報記者
國家統計局公佈主要數據
‧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增9%
‧首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增9.9%
(20.16萬億元)
‧首三季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增7%
‧9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增4.6%
‧首三季工業生產增15.2%
(增幅較去年同期回落3.3個百分點)
‧首三季固定資產投資增27%
(11.62萬億元)
‧首三季進出口總額增25.2%
(1.97萬億美元)
‧首三季出口額增22.3%
(1.07萬億美元)
‧首三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14.7%
(11,865元)
‧首三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19.6%
(3,971元)
‧首三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22%
(7.78萬億元)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
註:增幅為與去年比較;除特別註明外,貨幣單位為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