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之下,多數人的身家都縮水。當然,沒有沾手股票、基金,又沒有房產,手上都是現金的人有福了。但以香港目前景況來說,這樣的人恐怕不多。收入不太差或雖退休也積蓄了點錢的人,怎麼可能聽任現金存銀行呢?有位曾在電視機前預計恒指可達四萬點的富豪,近日對傳媒說他完全沒有損手。這人講慣大話,你會相信嗎?
我呢,不用說,也同多數人一樣。不過,還輸得起,所以心無罣礙。
上周股市大幅反彈了兩天,又復下調。可見市場仍瀰漫着對經濟衰退的隱憂。不過,因白高敦出招,歐美各國跟隨。而此招至少紓緩了銀行界互不信任、不肯拆借以至資金短缺的困境。銀行獲救,生意就還是要做,因此,短期內最壞的時刻,應該過去了。
美國花八千多億美元救市,卻解決不了問題。反之,白高敦以入股銀行的招數一步到位,一下子挽救了全球金融危機,他本人也被媒體捧為救世英雄。
以前我看螢幕上的白高敦,總覺得他比不上貝理雅,甚至更早的馬卓安,他長相不怎麼樣,缺個人魅力,講話也似乎拙於言詞。四個星期前,他在英國的個人聲望跌到谷底,工黨內要撤換他的雜音不斷。但想不到他一個決策就一夕間成為英雄。
翻查白高敦的資料,他其實是經濟學者出身的,在大學教過經濟,在電台主持過財經節目,並在貝理雅內閣擔任十多年財相。
英國記者說,金融海嘯爆發,白高敦卻異常冷靜,「情況越危急,股市跌得越兇,他就越平靜,甚至還開玩笑,實在很詭異。」
其實,白高敦不僅表現出他處理經濟危機的睿智,在他身上,更反映出英國人危機處理的政策智慧,實有超越世界各國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