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納豆 - 高慧然

初遇納豆 - 高慧然

有朋友看了飲食節目後,抱着嘗試美食的心態買了四盒納豆回家,結果可想而知:開了一盒,扔了三盒。
納豆是具強烈個性的食物,像性格剛烈、稜角突出的人,很難令人一見傾心。由認識納豆,到接納它,不但需要過程,還需要一點點機緣。
我第一次食納豆是去東京旅行的時候,住的酒店每天提供自助早餐,除西式食物外,還提供日式醃漬物、麵豉湯、白飯、納豆。平生第一次打開納豆,傳說中的臭味是言過其實了,比諸寧波臭豆瓜、紹興臭菜梗差得遠了!但是,那曖昧如嘔吐物的形象卻相當駭人,我沒勇氣試食。幾年後,我終於克服心理障礙,第一次把納豆放入口中,那層包裹物靜如濃痰動如蛛絲,含着一口納豆咀嚼,臭味一點點在味蕾發放,一張口,如蜘蛛吐絲。第一次食納豆的感覺並不好。
再吃納豆時把它拌入了飯中,日本珍珠米與納豆屬天作之合,納豆的臭味和滑膩被香糯的珍珠米盡數吸收,化作入口的溫柔。我真正接受了納豆。
我的日文老師跟納豆另有淵源,當時她寄居在一戶日本人家中,早餐除了納豆飯別無選擇,連續吃了一個月之後,她說,由最初的抗拒,到麻木地接受,終於變成對納豆的瘋狂熱愛。我笑她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對納豆的愛,跟對別的食物的愛略有不同,我們不是被它的色相外形吸引,而是用心了解之後的結果,時間是酵素。這樣的愛,比較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