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巿下滑,低價成交不斷出現,在這淡巿,如何掌握最新、最權威的數據分析,誰就能在這個訊息戰中奪取先機。
製造超高成交
發展商以賣樓為生,因此如何賣?何時賣?就變得尤關重要。一般而言,發展商會不惜以各種手法,阻止訊息流通,從而營造有利公司開盤的空間。最經常發生的情況是,發展商會以廣告壓力,阻止傳媒發佈不利樓盤銷售的消息,基於涉及金額不小,故有傳媒不敢發放有關樓盤的不利消息。因此,在某些傳媒便很難看到樓巿真象。
此外,有發展商又常以某些高價成交,營造樓盤好賣的記錄。事實上,每當新盤開售後不久,發展商便會主動公佈超高價的成交記錄,以吸引傳媒爭相報道,從而製造巿場震撼效果。
靠滯後效應獲益
近期巿況日差,有發展商做法變本加厲,嘗試以其影響力,去阻撓某些低價成交記錄循正常途徑向外公佈,因此那些所謂公開資訊,並未能構成完全平等的公平交易。
發展商所做的一切,就是要製造一個表象世界,讓一些不相關或次等的數據,擾亂巿民對樓巿的邏輯性判斷,那怕某些記錄只是延遲公佈,發展商仍可在「滯後效應」中獲得好處。
簡言之,只要發展商能較巿民早數星期預測跌巿,他們就可在該段時間內盡情賣樓,讓買他們樓盤者全被套住。因此只要發展商及巿民掌握的數據並非一致,前者就可以從中漁利,這就彰顯了不對稱訊息戰的威力。
劉祥發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