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樓市疲弱 危機未過 - 王冠一

國際視野:樓市疲弱 危機未過 - 王冠一

很早已經說「樓市為危機之母,銀行為百業之本」,美國今次由次按挑起的危機,骨牌效應逐漸彰顯,先禍延銀行業,現時更有迹象零售業亦受到打擊。
只要看看9月零售銷售下跌1.2%(近三年最大跌幅),以及密歇根大學消費者情緒指數由70.3暴降至57.5(歷來最大跌幅),便不難推斷美國這個佔去GDP達七成的內需市場前景不妙。
銀行業被弄至搖搖欲墜,美國政府被迫把全國銀行半國有化後,總算暫時穩住了陣腳。但今次危機源頭的樓市,至今仍未有起色。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指美國經濟復蘇需時,又豈是信口開河?美國經濟要露出曙光,仍有待樓市見底。
美國樓市疲弱依然,9月新屋動工由前月87.2萬,跌至81.7萬的26年新低,建築批則由85.7萬降至僅78.6萬,更是1981年以來最低數字。樓價已較最高峯下跌近兩成,究竟下跌空間還有多大?

下跌空間仍大

現時美國樓價相對租金的比率高達22,仍遠高於過去20年平均數字的15,反映經過調整後的樓價仍屬偏高。一間現價50萬美元的屋,假設租金水平維持不變,亦要跌至34.1萬美元,才返回「合理」水平,換言之,美國樓價再跌兩至三成,亦不令人意外。
不少美國人已作好了經濟陷入衰退的心理準備。就業市場持續惡化,薪資升幅追不上通脹,再加上股市積弱令財富蒸發,斷供而提早收樓的個案又不斷上升,令美國樓市供求失衡的情況更加嚴重。

按息不跌反升

更加致命的是銀行收緊信貸,按揭息率在過去一年不跌反升,作為指標的15年和30年按息上周分別收於5.98厘和6.29厘,較一年前的5.70厘和6.07厘更高,可見聯儲局過去13個月雖已把聯邦基金利率下調了3.75%,對減輕準業主負擔和樓市回春的幫助實在不大。
樓市離底仍然遙遠,美國經濟危機在可見將來亦難望畫上句號。
王冠一
http://www.wongsir.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