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片《海角七號》在當地票房已收逾四億新台幣,不但打破了台灣本土電影沉寂多年的悶局,也引起東南亞各地對台片的關注,尤其香港電影市場持續不景氣,內地又對合拍片批文諸多留難,令部份香港電影公司對開拓內地市場感到灰心,故有意加開一條新戰線,進軍台灣市場。 撰文:李全
香港星皓電影公司早於今年8月已在台灣成立分公司,找當地演員與導演拍攝台片,頭炮《愛到底》由四個故事組成,更找來《海》片當紅炸子雞范逸臣、台劇《命中注定我愛你》人氣偶像阮經天及《不能說的.秘密》的曾愷玹參演,製作成本約5,000萬新台幣(約1,200萬港元),成本雖不低,但其實電影未拍好已封蝕本之門。
台政府慷慨資助
星皓老闆王海峰日前接受訪問時,大讚台灣政府對電影業十分支持,他說:「一部台片開拍,台政府可以畀電影公司120至360萬港元輔助金,後期製作又再有50萬津貼,宣傳費又有約70萬輔助金,另外喺台北市或台南市呢啲地方拍外景,又可以得到約300萬嘅推廣城市獎勵金,再唔夠錢拍,仲可以向行政院發展基金申請無息借款,最多可以借到約2,400萬港紙,到影片上映之後,如果票房達到5,000萬新台幣,政府會畀1,000萬新台幣(240萬港元)獎勵金,總之係以票房嘅兩成收入做獎勵,再加上台灣本土有好多收費電視洽購版權,基本上拍千萬製作嘅電影風險唔大。」
王海峰又讚揚在台灣任何政府機構拍外景不用付分文,他說:「《愛到底》喺中正機場拍咗一日,一分錢租都唔使,現場仲有警察維持秩序,喺香港就冇可能發生,如果請外地演員同幕後人員去台灣拍戲,五星級酒店只收三折租金,成個台灣咁齊心去幫電影工業,人哋復蘇係有原因嘅。」
香港美亞電影也於去年在台灣開了分公司,老闆李國興說:「今年公司已經喺當地拍咗三部台片,每套成本約400至500萬港元,台灣有輔助金,的確可以幫到影業復蘇,不過我哋進軍台市場,主要因為當地有收費台,並唔係因為內地政策緊,對於台灣嘅發展我哋暫時持觀望態度。」
陳慶嘉態度保留
連寰亞電影對開拓台灣市場也持正面態度,負責人莊澄說:「我哋已經搜集緊資料,對開拓台灣市場都有興趣,但目前情況係唔可以憑一部戲收得去判斷台灣市場係咪復蘇番,都要睇吓跟住有冇承接嘅電影,其實輔助金有好處亦都有唔好處,好似之前嗰啲導演一窩蜂去攞輔助金拍藝術片,唔拍商業戲,搞到台灣市場重死,如果香港公司去台拍片,就要商業與藝術並重先可以有可為。」
寰宇公司一直致力開拓內地市場,故大部份製作都以合拍片為主,但隨着內地電檢制度收緊,該公司也不能不思變,寰宇老闆林小明說:「我聽講好多公司已經打台灣市場主意,我都好努力去了解緊,有意過去開公司,因為台灣政府對電影工業好支持,香港政府就唔及台灣幫得盡啦!」
不過導演陳慶嘉對香港電影公司進軍台灣市場,態度頗為保留,他說:「如果純拍台片,咁喺當地上映當然冇問題,但喺外地就未必受,所以《海角七號》喺香港上映,票房冇可能好似台灣咁勁,收到1,000萬就偷笑,不過我覺得台灣市場𠵱家係有得做,但香港公司最好坐低同台商傾吓點合作,拍到一啲兩地觀眾有興趣嘅電影先至會有生機,我都贊成開台灣市場,唔好俾內地綁死晒。」
片酬超值范逸臣3萬有找
因《海角七號》在台灣創出當地史上最高票房華語片的紀錄,台灣電影市場近日引起香港電影公司注視,除因當地政府大力支持電影工業外,台灣演員普遍片酬偏低也是一個要點。
憑《海》片紅遍台灣的范逸臣,近日接拍星皓公司新片《愛到底》,開工三日片酬約10萬新台幣(約24,000港元),拍《海》片也僅收20萬新台幣(約48,000港元),認真超值。
港星坐底過百萬
原來台灣演員接拍本土電影都會打折扣,如吳尊接拍港片酬金收過百萬港元,但拍台片頂多收半價。憑台劇《命中注定我愛你》走紅的阮經天,電影片酬約30萬新台幣(約71,000港元),就算一線姐仔徐熙媛(大S)也僅收40萬新台幣(約95,000港元)。
相比之下,香港演員拍港片不但不會打折,而且叫價也相當高,譬如余文樂近期主演的電影,票房大都慘淡,但他片酬叫價180萬。謝霆鋒早兩年已開始叫價400萬片酬,值與不值,片商可以自己斟酌。
話你知:內地電檢打擊電影發展
港片商開拓台灣電影市影,其來自有因,自去年《色,戒》(圖)及《蘋果》在內地相繼被秋後算賬後,內地電檢尺度也收得越來越緊,原本已獲批文的合拍片都要重檢,例如英皇由鍾欣桐主演的《出水芙蓉》、成龍演出的《新宿事件》、寰亞由陳冠希主演的《神鎗手》、鄭秀文主演的《大搜查之女》及劉德華主演的《星夢奇緣》等,影片遲遲未獲內地發出上映批文,以致香港映期也被一拖再拖。
另一方面,申請新的合拍片批文又遲遲不發,令幾間大公司近乎停產,故為了自救,香港的美亞、星皓及寰亞公司均積極轉戰台灣市場,不想再任由內地市場主宰。
娛樂資料庫:台片全盛期 青霞李安崛起
早於70年代台灣片曾紅極一時,當年19歲的林青霞憑文藝電影《窗外》殺入香港市場,錄得65萬票房,90年代李安的「父親三部曲」更臻極致。
《窗外》1973年
導演:宋存壽
演員:林青霞、秦漢、秦祥林
改編自瓊瑤同名小說,首拍電影的林青霞因此一舉成名。
《搭錯車》1983年
導演:虞戡平
演員:孫越、江霞、吳少剛
電影歌曲由侯德健和羅大佑等著名音樂人操刀,蘇芮主唱的主題曲《酒干倘賣無》及插曲《請跟我來》無人不識。
《悲情城市》1989年
導演:侯孝賢
演員:梁朝偉、陳松勇、辛樹芬
以台灣最具爭議的「二二八事件」為背景,成功引起話題及研究。梁朝偉飾演啞巴攝影師初現影帝鋒芒,侯孝賢更奠下大師地位。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年
導演:楊德昌
演員:張震、金燕玲、張國柱
改編真人真事,張震憑本片嶄露頭角。電影在國際影展狂掃多個獎項,在港更成話題之作。
《推手》、《飲食男女》、《囍宴》1992至1994年
導演:李安
演員:郎雄、金素梅、趙文瑄、吳倩蓮
《推手》是李安首部出品,奠定其台灣新生代導演地位,三片合稱父親三部曲,其中《囍宴》奪柏林影展金熊獎,《飲》片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鋒頭一時無兩。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