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揭示文革不平事

作品揭示文革不平事

「回想一下,在這風風雨雨的半個世紀中,如果沒有謝晉,沒有《紅色娘子軍》、《天雲山傳奇》、《牧馬人》等電影可看,那將會是一種怎樣的失落?」內地作家余秋雨在《足迹》一書有這段話。從1948至2003年謝執導了36部電影,均採用現實主義,將主角與社會環境結合。

張賢亮創作受謝晉鼓勵

其中,《女籃五號》讓他一舉成名,本片重點描寫體育事業在中共建政前後所展示出的不同面貌,以及運動員思想的轉變,雖然情節簡單,但作為當時罕有的體育電影,上映後反響極大,老一代影迷應該都受過它的洗禮。至於《紅色娘子軍》,則被視為經典樣板戲之一。
「從1981年合作拍攝電影《牧馬人》開始,我們開始了長達近30年的友誼。我是唯一與謝合作過兩部電影的作家,一部是《牧馬人》,一部是《老人與狗》。」張賢亮昨日表示,作為一個歷經磨難、剛剛崛起文壇的作家,自己的創作敢於不斷突破當時的禁區,與謝的支持分不開。
謝晉的電影,貫穿了中共建政後的歷史,無論是《天雲山傳奇》和《牧馬人》等作品,都能反映在反右和文革大時代下,社會的不公,和片中主人翁的種種遭遇。而為港人熟悉的,由劉曉慶和姜文主演的《芙蓉鎮》,則反映六、七十年代,湘西「豆腐西施」胡玉音的坎坷命運。
北京清華大學教授尹鴻對謝晉逝世深表惋惜。他說,謝晉是中國第三代導演的傑出代表,由早期的《紅色娘子軍》,到改革開放後的《牧馬人》……在不同時代,都能影響電影主流。北京大學副教授陸紹陽亦指,謝老一直站在時代最前端,大膽地捕捉時代,代表着中國電影的最高成就。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