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這裏寫信給特首似乎不應該,但很想用亞洲的體育發展狀況,從而說明為何在南韓及很多客觀因素極似本港的新加坡,是沒人住在籠屋的。
20多年後香港每4人中會有一個是老人,但這就認為生果金會是很大負擔,是太表面及太簡單,這完全忽略了本地企業每年賺超級大錢的元素。香港到此最應檢討的其實是稅制及大企業應對社會負甚麼責任了。香港簡單稅制是優點,但很多國際公司也因此放棄在港設總部,一些本地就業就此失去,至少我工作過的一間公司便是這樣。另外,香港很多大企業每年有龐大盈利,但除納稅外根本沒甚麼社會責任。
南韓及新加坡都大幅獎勵奪獎的運動員,另同時政府會監管企業在體育、文娛活動的資助及參與,以至運動員退休後出路的照料。特別是南韓,大企業要在其土地上賺取盈利,就要同時有若干責任令有關社會可持續、平衡及和諧發展,她們政府所做的便是在稅務上取平衡。相比企業盈利能力,「生果金」只是「碎紙」而已。「沒免費午餐」這金句其實對市民、企業甚至政府都應是平等的。
何輝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