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下的政治<br>美商業重鎮伯明翰面臨破產

金融海嘯下的政治
美商業重鎮伯明翰面臨破產

金融海嘯引發的倒閉潮,已有由商業機構蔓延至地方政府的趨勢。美國東南部阿拉巴馬州商業重鎮伯明翰(Birmingham)市,欠債32億美元(249.6億港元),現已無力繳付利息,預料很快會成為美國首個申請破產的大城巿。

欠債249.6億 付不起利息

伯明翰在1970年代前,是美國最重要工業城巿之一,隨着工業沒落,近年轉型為提供醫療和銀行服務,回復繁榮,失業率低。不過伯明翰所屬的杰斐遜縣(JeffersonCounty)在1990年代末期,為建造新排污系統,借下32億美元,種下禍根。
有65萬人口的杰斐遜縣,當年在華爾街投資銀行獻計下,用複雜的金融財技重組債務,成功借了32億美元興建排污系統。但金融海嘯捲起,資產暴跌,債務急升,現在連利息也付不起。縣委員會周二否決申請破產保護的議案,聯邦政府正協助拯救該縣的財政危機,但如果沒有起色,居民下月會公投,決定是否申請破產。
如果伯明翰巿破產,將會是美國二十多年來,首個宣佈破產的地方政府。即使不需破產,巿民未來也要交重稅。紐約巿在1970年代也差點破產,最後要花十多年才能復元。
除了地方政府面臨崩潰,多個外債水平高的國家,也瀕臨破產邊緣。情況最嚴峻的首推冰島,該國正向國際貨幣基金會求助,並向俄羅斯借錢53億美元(413.4億港元)。亞洲則以巴基斯坦最危殆,該國外滙儲備若減去負債,只剩30億美元(234億港元),無力入口貨物,巴國已向中國求助。
英國《每日電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