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境小投資:危機暫紓 經濟仍待重振 - 潘國光

大環境小投資:危機暫紓 經濟仍待重振 - 潘國光

美國政府本周初宣佈仿效歐洲,推出為金融企業資本重組(Recapitalization)的計劃,包括今年內動用救市方案當中的2500億美元,購入金融企業的優先股,協助提高資本充足比率。美聯儲局將從10月27日起設立特殊工具,購入企業的商業票據(CommercialPaper),為企業提供融資渠道,應付日常營運的資金需要。

金融機構違約機會降

另外,美國聯邦儲蓄保險機構(FDIC)宣佈為銀行新發行的債務作擔保,以上兩項措施均旨在幫助信貸市場恢復正常運作,乃針對銀行間短期拆借利率高企、企業到期的債務難以滾續所推出的緊急應變措施。歐洲央行雖沒有如美聯儲一般的法定權力,可以在公開市場上投資企業所發行的商業票據,並對每天的商業活動提供融資,不過,歐洲地區於較早前已達成原則上同出一轍的金融業拯救計劃。
歐元區15國政府聯合承諾直至09年前擔保銀行新發行5年內到期的債券,另外亦借鏡英國政府首推的直接入股銀行方案。英國幾間大型銀行現時的5年期信貸違約掉期(CreditDefaultSwap)合約價格已從高位大幅回落,反映市場認為這些金融機構的違約機會率,隨着政府的財力支持,已大幅降低。美國實行類似的措施,相信能夠協助銀行間重建互相拆借的信心,為銀行同業拆借市場解凍,配合美聯儲與歐洲央行、英國及瑞士央行的合作,無限制提供美元短期資金,將可有效紓解美元資金流動性枯竭問題。
在各國政府積極介入干預之下,相信可成功阻止危機進一步蔓延至實質的經濟活動,全球金融市場風暴暫時平息。然而經過今次史無前例的金融危機,整體金融市場信心仍需時間逐漸恢復。
筆者認為,全球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危機有望於本季內穩定下來,但接着下來的經濟調整期則需要伸延至未來一兩年的時間。美、歐經濟料已進入較漫長的低增長期,亞洲區雖然有中國經濟高增長的支持,但環球性的國際貿易及金融業務料將無可避免地受到打擊,決策者仍需持續以政策輔助,為經濟注入再膨脹力量。全球性的金融海嘯席捲,都使亞洲地區的金融體系信心動搖;區內的經濟增長情況,亦將受外圍環境因素影響,使出口放慢、外來投資減少,而可能步入較長時間的增速減慢。亞洲央行未來時間料持續放寬銀根的政策,接下來的可行步驟,包括財政開支需進一步加大,致力拓展國內消費市場,減少經濟對外的依賴。

高儲備國可抗衝擊

香港政府在最新的施政報告中,表示將繼續大力發展本港基建,為經濟注入新動力。於現時環球經濟面臨衰退的邊緣,政府加大開支,無論用於公用建設項目,抑或如減稅、補貼等減輕市民財政負擔的措施,都有賴過往的財政盈餘、貿易及經常賬增長,使政府累積儲備增加。現時亞洲各國包括中國及日本,已擁有全球三分之二的外滙儲備。無論在抵抗外來衝擊以及運用儲備於重振經濟的能力方面,都比十年前大幅提高。在今次的危機底下,各國面對壓力測試,擁有財政及經常賬盈餘、外債佔整體經濟規模未有超標者,將有能力從危機中度過,使經濟慢慢恢復元氣。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潘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