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去湖邊吃(下) - 李純恩

為何要去湖邊吃(下) - 李純恩

三年前我在巴城陽澄湖邊認識了一個朋友,叫劉銀龍。他是當地蟹農,有好幾十畝的湖域,建了很大的大閘蟹養殖場,自家出產的蟹,特地註冊了商標,叫「醜巴鮮」。他開的「湖濱蟹府」,在巴城也是數一數二的吃蟹所在。
劉先生從小在湖邊長大,是大閘蟹專家,有關大閘蟹的知識,很多都是從他那裏討教回來的。
從前的野生大閘蟹,成長純粹要看天然環境,水質要好,湖底微生物要多,蝦仔、螺絲是大閘蟹的主食,只有水質環境好的湖裏才豐盛。除此之外,水草也很重要。
水草茂密健康,不但蝦仔、螺絲生長有據,也給脫殼的湖蟹提供了隱蔽之處。湖蟹脫殼頻繁,尤其在蟹苗長到一元硬幣那個過程中,隔幾天便脫一次殼。一脫殼,蟹身就軟,很容易成為同類的糧食。所以湖蟹脫殼之後,新殼尚未變硬之前,會躲在水草裏,避免變成其他蟹的美食。因此,水草長得不好,也直接影響了湖蟹的存活率。
現在已沒有野生蟹,蟹農圍湖養蟹,就要憑自己的經驗,為湖蟹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種水草,就是很重要的一個投資環節。如何配飼料,如何令飼料平均餵食,也是學問。這裏面有經驗和心思,還有不菲的投資。即便如此,湖蟹的存活率也只有六成左右,所以陽澄湖的蟹農都盡量養大蟹,不做「六月黃」的生意,不然會虧本。
大閘蟹鮮美與否,跟養殖環境和技術有很大關係,現在全國各地甚至連俄羅斯都有人養殖大閘蟹,論水質,不一定比陽澄湖差,但因為養蟹高手全在陽澄湖、太湖一帶,加上終究還有水土的原因,所以,今天要吃正宗的大閘蟹,只好專程去巴城湖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