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後一場總統競選辯論,是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JohnMcCain)扭轉頹勢的最後機會。背水一戰,他終於脫下白手套,向對手奧巴馬(BarackObama)發動全面開弓,正面攻擊他和恐怖分子為伍、捲入選民登記欺詐和將大幅加稅,令他全場只能穩守突擊。這是三場辯論中麥凱恩表現最好的一場,但奧巴馬從容拆招,民調指他連贏三場,麥凱恩無力回天。
辯論前晚(周三)在紐約州霍夫斯特拉大學(HofstraUniversity)舉行,兩人坐在圓桌辯論。麥凱恩從頭到尾主動搶攻,顯得不安於座,多次發炮時似欲彈身而起,又不停眨眼,風度上已經失分。
麥凱恩動氣:我不是布殊
麥凱恩最尖銳的攻擊,是重提奧巴馬「與恐怖分子為伍」論調,要奧巴馬全面交代他與1960年代激進分子艾爾斯(WilliamAyers)的關係,又指涉嫌大規模偽造選民登記表的挺奧團體ACORN,幹下美國「史上最大種票案」。
奧巴馬四両撥千斤,指艾爾斯參與激進活動時他只得8歲,他早已對那些活動加以譴責,而且他一旦當選,艾爾斯肯定不會在白宮出現;至於ACORN,一些職員的行為,跟他的陣營無關,反指麥凱恩小事做文章。
辯論焦點再次圍繞經濟問題,兩人都拿着日前各自提出的紓困方案爭辯,沒拋出新建議。麥凱恩指奧巴馬搞「階級戰爭」,將小企業老闆的辛苦錢拿來「財產再分配」。奧巴馬說他的方案是讓95%美國人減稅,加稅只是影響收入最高的一群,反指麥凱恩將稅務優惠給油公司。
麥凱恩還抨擊奧巴馬沒誠信,曾在接受公帑競選和離岸鑽油等議題上出爾反爾,又一味將他和現任總統喬治布殊歸為同類人。他動氣說:「奧巴馬參議員,我不是布殊總統。你要跟布殊總統競選的話,請你四年前去參選。」奧巴馬從容不迫,再指他每每投票支持喬治布殊政府政策。
優勢在手奧巴馬冷漠傲慢
評論普遍認為麥凱恩交出了最好的一次表現。《時代》周刊記者霍爾珀林(MarkHalperin)給他A-,指他上半段表現得真誠、爽快有威嚴,只是下半段有點火氣過大;奧巴馬則只得B,指他有優勢在手,顯得有點冷漠傲慢。但即時民調都指是奧巴馬贏,有線新聞網絡(CNN)的是58%對31%,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是53%對22%。
這種落差反映在金融危機民心求變下,大選格局形勢比人強。專攻政治溝通的馬里蘭大學教授肯德爾(KathleenKendall)說,選民認定奧巴馬會贏出大選。支持奧巴馬的密歇根州州長格蘭霍姆則指麥凱恩花了太多時間攻擊選民不關心的事,「他看來很着急,很憤怒,老實說不似總統之材」。
現在距離大選只餘18日,奧巴馬領先雙位數字的優勢,看來難以逆轉。愛爾蘭Intrade公司與美國艾奧瓦大學的兩個政治期貨合約市場,落盤人士都認為奧巴馬勝出機會,已升至82%。
美聯社/法新社/美國《紐約時報》
麥凱恩唇槍
喬治布殊
「我不是喬治布殊總統。你若想與他競逐,應四年前參選。」
恐怖分子艾爾斯
「我們要完全知道他和你的關係。」
ACORN涉造假
「ACORN……犯下可能是美國選民史上最大宗的欺詐案,可能破壞民主結構……我們要知道奧巴馬和ACORN的關係和所有細節。」
水喉匠Joe加稅問題
「50%利得稅由小商戶繳交的,那攸關1,600萬份工作。你想向水喉匠Joe和數以百萬像他那樣的人加稅,令他們無法實現擁有自己生意的美國夢。」
奧巴馬舌劍
喬治布殊
「如果我有時誤將你的政策當作喬治布殊的政策,那是因為在跟美國人息息相關的核心經濟問題上,不論稅務、能源、開支優先次序政策,你一直是布殊的強烈支持者。」
恐怖分子艾爾斯
「40年前,我8歲時,他曾參加一個激進組織的卑劣活動。我已譴責那些活動。艾爾斯先生……從未參與我的競選,也不會在白宮出現。」
ACORN涉造假
「ACORN是一個社區組織,一些職員沒有認真地替選民登記,只胡亂填寫一堆名字……這和我們無關。我們無份參與。」
水喉匠Joe加稅問題
「我想做的是確保沒有錢的水喉匠、護士、消防員、教師、年輕企業家,現在可獲減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