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將七家韓國金融機構列入觀察名單,其信貸評級隨時會被調低,加上韓圜暴瀉,市場擔心會否引發骨牌效應,禍及其他亞洲地區。標普主權評級聯席董事陳錦榮表示,目前韓國前景仍然穩定,除非銀行體系發生重大變化,例如資產突然轉壞,否則在可遇見的未來,暫未見有需要調低韓國的主權評級。
韓圜貶值 未增亞幣風險
東亞(023)首席經濟師鄧世安表示,照目前情況而言,相信韓國是次金融動盪僅屬個別事件,未必對整個亞洲區域構成傳播效應。他指出,韓國經濟及金融體系較為獨特,經濟向來由出口主導,銀行舉借及借貸相當勇進,如今韓國滙率出現問題,反映一旦韓圜貶值,韓國經濟或會因此急劇收縮,導致銀行體系壞賬大幅提升。若韓圜進一步貶值,構成的心理影響較大,料暫不會造成亞洲區內貨幣系統風險。
銀行界人士指,韓國銀行及金融機構傾向到其他亞洲地區例如香港,進行海外融資,主要貨幣為美元,一旦韓圜貶值,料構成巨大滙率風險損失,外資銀行如渣打(2888)及花旗,先後收購韓國本土銀行,由於外資入股的韓國銀行的資金來源較為多元化,因此風險相對較小。
對於韓國出現金融動盪,渣打香港亞洲區經濟師黃國璋強調,亞洲區銀行的負債狀況沒有西方銀行般高,財政狀況較97亞洲金融風暴時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