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興家<br>窮家子開設米店起家

白手興家
窮家子開設米店起家

從200元新台幣起家,到累積68億美元(約527.4億港元)身家,王永慶走過了艱苦卓絕的人生歷程。台灣富豪郭台銘說,王永慶是「台灣工業之父」,台塑集團追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企業精神,並執行長達50年以上,是企業絕無僅有的表率。
由於家境貧困,王永慶小學畢業後就開始打工。1932年,他帶着父親借來的200元和兩個弟弟到嘉義開米店。除刻苦耐勞,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王永慶從小就深知顧客心理,賣米時會記錄客人買米數量、時間,在客人快用完米時,主動表示願意送貨。

無心插柳進軍塑膠業

台塑王國的創建,則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王永慶說,當時是禁不住一位政府官員的一再慫恿,為了能接受美國的援助金,才同意設塑膠廠,當時的他就像隻瘦鵝,餓到「甚麼東西都可以吃」,之後才跨入石化、電子、醫療等行業。
由日產4噸的塑膠小廠,到產值高達2萬億元新台幣、旗下員工達9.5萬人的台塑王國,王永慶是當之無愧的「經營之神」。他在2006年不再擔任董事長,交由王家第二代及專家組成的「七人決策小組」管理。如今台塑集團旗下有十大上市公司,包括台塑、南亞、台化、台塑化、福懋、南科、南亞科、南電、台勝科和福懋科。受王永慶逝世及外圍股市重挫影響,「台塑十寶」昨日全部跌停板(跌幅達到3.5%)。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