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長客串金融天文台台長,提醒市民「金融海嘯」將會襲港;財經副局長更說會「用盡彈藥」來穩定金融體系。山雨欲來之勢,讓人想起電影Matrix大結局,人類在錫安基地荷槍實彈,抬頭迎接大軍殺到的悲壯。
「金融海嘯」名稱駭人,但它不是隕石撞地球,香港不會陸沉、停電、斷水。五年前的世紀瘟疫,港人秩序井然,政府加強衞生管理,推出沙士貸款,最終度過危機。
金融海嘯也不會觸發肉體痛楚、五官移位。為此過慮的,也許只是在接觸過多負面報導後,不知如何準備所致。
假設「海嘯」在半年後「登陸」,打擊實體經濟,融資無門,裁員成風,房按斷供,照看也不會集體睡天橋底,類似日本的「迷你網房」或會應運而生。
現在就居安思危,積穀防飢,減少消費。公司若未至要結業清盤,即使進入微利時代,規避信貸風險,尚能以戰養戰;打工仔大可更賣力和持續增值,力求在裁員潮中倖免。反而,結業裁員若成常態,才是考驗政府管治功力的時候。港府儲備龐大,不愁沒錢穩住社會安全網;願負社會責任的商界也不少,相信非常時期商政二界也會有救市措施。
情況若真壞透,就當是將來和兒孫講的「抗戰經歷」好了。其實每次危機,總有冒險家從中獲利。我在此仿效馬會售票員,向這班投機家說句:「祝大家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