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勾地機制限制供地

堅持勾地機制限制供地

【本報訊】政府為免樓市受全球金融海嘯冲擊而出現大量負資產,施政報告除堅持勾地表機制不變外,更限制官方機構供應住宅及商業土地,此舉雖獲市場認同,但會令政府今年地價收入大減。據統計,本財政年度上半年地價收入只約130億元,較去年同期大跌約67%。

上半年賣地收入大跌

施政報告指出,回歸初期的金融風暴對地產造成打擊,令不少置業人士的物業淪為負資產。政府過去6年透過房屋政策重新定位,以及施行以市場主導的土地供應,重建市民信心,扭轉供過於求情況;故在目前危機時刻,將貫徹執行「勾地表」機制之餘,更不會賤價賣地。而政府及政府擁有的法定機構,也不會任意供應住宅及商用土地。
然而,由於勾地制度全由市場主導,去年市旺時,發展商勾地不斷,令上年度賣地收入暴漲,但本年度卻只三數次,只售出西貢一幅數千萬元地皮;加上本年度港鐵的鐵路上蓋項目補價數目大減,上季補地價收入只71.6億元,上半年度連賣地及補價收益只130億元,與政府預計全年度431億元相去甚遠。
會德豐地產執行董事黃光耀及恒基地產謝偉銓均認為,繼續維持勾地制度,可穩住市民對樓市信心,但風暴過後,政府便應因時制宜,避免政策僵化。黃氏說,例如定期賣地及勾地制度可並存。
測量師蘇振顯及謝建華也稱,在金融風暴下,如有土地低價售出甚至要收回,對市場信心衝擊更大,故維持勾地可理解;蘇氏說,風暴過後,政府應可放寬,保留勾地之餘,考慮其他供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