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空氣污染及氣候暖化問題持續困擾本港,堅稱要重現藍天的特首曾蔭權昨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會與廣東省協力打造以環保及可持續發展為基礎的「綠色大珠三角地區優質生活圈」,具體措施包括立法強制實施《建築物能源效益守則》,改善新建及現有建築物的能源效益;以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取代燒煤發電的比例,也會由目前的28%逐步增至50%。
天然氣發電增至50%
能源耗用量與溫室氣體排放息息相關,本港高達89%耗電量正是用於建築物。政府將於明年向立法會提交強制實施《建築物能源效益守則》立法草案,並建議在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中預留1.5億元,資助大廈業主進行能源及二氧化碳綜合審計費用,以及預留3億元作為提升能源效益工程的費用。
環境局消息人士指,法例覆蓋的建築物包括住宅、商廈及工業大廈,住宅及工業大廈只會針對建築物的公用地方,但商業大廈範圍則會全數納入守則的節能目標內。
估計全港約有6,000幢大廈存在節能空間,資助金將協助大廈業主計算物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及耗電量,從而制訂節能方案,例如在晚間關閉局部電燈及電梯,提升屋宇節能裝備工程。節能方案將交由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委員會審批,每幢大廈最多可獲2.5萬元資助。
擬管制戶外燈光強度
發電一直被指為本港的主要污染源,曾蔭權昨日亦開出轉用清潔能源的期票,準備將天然氣發電的比例,由目前佔28%本地總發電量逐步提升至50%,建議將隨空氣質素指標檢討,一併諮詢公眾。政府屆時會要求電力公司全力配合,但未訂定實施日期。不過,天然氣的成本較煤高出50%,提升天然氣發電比例,市民或要負擔更大的電費開支。
至於光污染問題,施政報告內提到稍後會評估大廈戶外燈光裝置所引起的浪費能源問題,並會研究立法管制大廈戶外裝置燈光強度的可行性。有建議政府應立法取締鎢絲燈泡,消息指進口鎢絲燈泡數量近年已逐步下降,政府暫時未考慮強制禁售。
環團轟欠時間表目標
不過,多個環保組織對特首的環保建議有所保留,地球之友批評改善空氣污染及氣候暖化的承諾,欠缺時間表及目標;綠色和平則批評政府始終未有承諾訂出最嚴格的空氣質素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