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戶外活動減近視風險

學童戶外活動減近視風險

【本報訊】本港及新加坡的學童近視率偏高,本港學童深近視比率更高踞全球,醫學界曾認為與華人的遺傳基因有關,但新加坡國立大學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生活習慣原來對兒童及青少年視力有很大影響,其中每日戶外活動的時間更是重要元素,結果顯示學童每日增加一小時戶外活動,可減低近視風險10%。
該研究分為兩部份,首先分析1,249名14至16歲新加坡青少年近視率及戶外活動情況,高達78%受訪者有近視,他們每天平均只有3.24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當中不足1小時是在戶外做運動。研究第二部份則比較在澳洲悉尼生活,以及新加坡6、7歲華人兒童的生活習慣與近視關係,結果發現在澳洲生活的華裔兒童每周平均有13小時戶外活動時間,近視比率只有3%,但新加坡華裔兒童每周的戶外活動時間只有3小時,近視率高達29%。
雖然在悉尼及新加坡的兒童生活習慣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研究人員指出基於兩地學制的差異,悉尼兒童在上小學前,最少要接受一年學前教育,小朋友會花很多時間在戶外活動上;新加坡幼童也要接受三年學前教育,但注重開發閱讀能力,加上不少人年紀小小已參加補習班,故戶外活動的時間相對較少,相信是導致近視率高企的原因之一。

看遠景保護視力

新加坡專家指出,幼童長時間進行室內活動,集中精神看近距離事物,周邊視力會變得模糊,促進眼部細胞增生,令近視風險上升;相反進行戶外活動時,因經常看遠景,令周邊及中心視力也會變得清晰,有助保護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