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療融資要數年後才落實,為解決公私營醫療服務嚴重失衡,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措施,將病人由公營服務轉介私營市場,包括資助病人到私營專科門診求診及洗腎。政府並初步物色黃竹坑、將軍澳、大埔及北大嶼山等地區的土地供私家醫院發展。
購買私營洗腎服務
政府消息指,現有52萬名市民在公立醫院專科門診求診,當中30萬屬病情穩定的長期病患者。政府於09至10年度起會逐步定額資助穩定的長期病患者,自行選擇私營專科醫生求診;若私營收費超出資助額,餘額由病人負擔,藥物則由公院提供。初步希望病人每年獲資助最少六次求診,與現時在公營門診求診次數相若,甚至更多。現時公營專科門診每次成本700多元。
現有約600名病人在公院洗腎,消息稱,政府將向私營市場購洗腎服務,病人只需支付公營收費,便可享受私營服務。政府會將在天水圍北普通科門診進行的購買服務計劃,擴展至其他有需要地區。天水圍醫院工程將於2011年展開,2015年完成。
消息又指,政府會與發展局商討土地政策,供私院發展,初步物色將軍澳及大埔等土地,未有確實地點,批地方式及地價必須對私院及公眾公平。
西醫工會會長楊超發表示,專科醫生收費平均約350元,相信政府要資助約150元,對病人才具吸引力。
私家醫院聯會發言人劉國霖表示,有私院對在將軍澳發展有興趣,但購買洗腎服務較難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