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未披露<br>備用資本注資銀行

細節未披露
備用資本注資銀行

【本報訊】除了針對存戶信心的100%存保制外,政府昨日亦同時為本港23家本地註冊銀行,提供「備用銀行資本」安排。當銀行提出要求時,金管局作出監管審查後,會向銀行提供額外註冊資本,但細節一概欠奉。

注資或購股 暫無定案

究竟是直接注資,抑或仿效歐美透過認購優先股或普通股增強銀行資本,卻完全未有定案,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強調,會按個別銀行情況處理,保持彈性。
任志剛表示,本港銀行穩健,推出有關措施並非代表銀行出現問題,本地銀行資本充足比率平均為14%,遠高於巴塞爾委員會8%的要求,流動資金比率逾40%,亦高於法定比率25%水平,在一般情況下保障是非常足夠。不過,金融危機下,香港銀行在流動資金及資本比率方面出現壓力。他同意,備用信貸措施需要有監管手段配合,確保機制不會被濫用。
理論上,23家本港註冊銀行均可向政府提出協助要求,但卻存在灰色地帶。由於本港註冊銀行往往包括海外分行或附屬公司,若其海外業務規模不菲,而資本又出現問題至影響母公司,即本港註冊銀行的最終資本狀況的話,則政府提供的備用資本方案,極可能又再成為義助他人,即紓緩其海外機構資本的舉措。

23家本地註冊持牌銀行

滙豐銀行、建銀亞洲、永亨銀行、中銀香港、工銀亞洲、永隆銀行、渣打香港、集友銀行、中信嘉華銀行、東亞銀行、創興銀行、南洋商業銀行、花旗香港、富邦銀行、大眾銀行香港、恒生銀行、豐明銀行、上海商業銀行、大新銀行、大生銀行、標準銀行亞洲、星展香港、大有銀行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