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快評<br>動用有形之手挽救經濟

政經快評
動用有形之手挽救經濟

正當全球各經濟大國的政府領袖包括英國首相白高敦都變成凱恩斯主義者(Keynesians),紛紛聽從經濟學大師凱恩斯(JohnMaynardKeynes)的訓誨,動用有形之手挽救市場及經濟之際,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昨天宣佈把今年的經濟學獎頒予被視為凱恩斯學派大將的克魯明(PaulKrugman)。這真不知道是歷史的巧合,還是諾獎評審委員會委員獨具慧眼,懂得在適當的時候選中適當的人選。
自從七十年代中期全球經濟出現高通脹加衰退的滯脹問題後,曾盛極一時的凱恩斯主義開始退潮,政府以有形之手微調經濟及解決市場危機被視為不合時宜;整個政經大氣候朝放寬規管、自由化、讓市場自行調節的方向急速轉動。到九十年代中,自由市場萬能論成了金科玉律,凱恩斯的理論則幾乎被視為有害無益的毒草。只有少數人為凱恩斯抱不平,認為他的想法包括liquiditytrap及如何應付經濟大蕭條並未過時,克魯明就是其中的表表者。
當大部份人在歌頌放寬規管金融市場何等美妙時,克魯明不斷指出放寬規管只會助長金融機構的賭博投機行為,明益金融機構的CEO及高層人員卻苦了納稅人。
在亞洲金融風暴期間,當大部份學者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專家要求各國政府放手讓市場自行調節時,克魯明是少數建議各地政府採取非常手段如外滙管制以穩定經濟的學者。結果馬來西亞政府真的實施外滙管制,她的下場比任由市場自行波動的印尼好得多。
而在次按危機發生後,克魯明更早已斷言政府必須出手襄助才能避免更大的危機,只可惜布殊政府及財長保爾森死抱舊教條,遲遲不動手,令問題持續惡化,直到「水浸眼眉」才開始改變態度。
現時還難以估計當克魯明十二月踏上禮台接受諾貝爾獎時金融海嘯是否已告一段落,也不知道克魯明會說些甚麼話。一向幽默風趣的他或許會說,"We'reallKeynesiansagain."(我們又成了凱恩斯信徒了)。
記者馮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