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三中全會的三個意外 - 李平

盡論中國:三中全會的三個意外 - 李平

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公報長達4,800多字,一如既往,堆砌了一大堆口號,令人眼花繚亂。筆者比對海內外傳媒在會前會後的報道,覺得公報中有三個意外:其一,號稱新土改的土地承包權「流轉」(買賣)並未見諸公報;其二,「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首次見諸中共中央文件;其三,總理溫家寶並未扮演重要角色。
土地承包權流轉未能見諸公報,當然是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的一個挫折,但不必視為深化農村改革的失敗。因為,承包權流轉畢竟實施了15年,在《農村土地承包法》中也有明文規定,要關注的是日後推出細則時,能否推廣浙江建立土地流轉服務站、天津農民以地換房變身城市人這類經驗。
筆者一直認為,農村改革的關鍵不在於土地能否買賣,而在於能否保護農民的利益,沒有政制、司法改革配套的土地改革,對農民來說是危險的。反而,三中全會提出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相信有助農民分享農村金融改革的成果。工行、中行,甚至農行等商業銀行,今年來已大舉撤銷在農村的支行、儲蓄所,農民的合作金融、互助基金有望獲得解禁。

溫家寶顯得甚為低調

較令筆者困惑的是,曾在副總理任上主管農村及金融工作的溫家寶,似乎在今次的農村改革中並未全力輔佐胡錦濤。胡錦濤在全會前到河南、安徽視察,重點都是農村改革,但溫家寶到廣西考察時,並未作出呼應,只是強調要採取靈活審慎的經濟政策應對複雜的局面。
在三中全會上,溫家寶未如外界傳聞就當前經濟形勢及對策發表講話,而且,就《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作說明的,也只是副總理回良玉。
相比過往的中央全會,溫家寶曾多次發表講話、就重要決定作說明,他今次顯得甚為低調。是對今次土地改革的政策有所保留,還是疲於應對當前的金融危機?還是兩者兼而有之?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