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真誠黨性 - 李怡

睿智真誠黨性 - 李怡

上周我的一篇文章,講到前蘇聯民間的一種說法:上帝賜給人三種品質:真誠、睿智、黨性,但任何人只可以有兩種,不可能三種都有。有讀友在網頁上問我這說法有什麼根據。這就要先從什麼是黨性講起。
黨性,是共產黨人的說法,講得直接些,就是服從性。服從性當然也非共產黨所獨有,許多機構、企業、公司,就有下級對上級的服從性。軍隊自然更講服從。但任何機構的下級對上級的服從,都同時需要每一個人發揮他的個性與睿智,而參加一個政黨也不同於參加軍隊或公司,必須志同道合才參加,也就是參加者先要有個人之「志」,才會找「志同」的黨。因此,照道理,任何政黨的黨性,應以尋求能貫徹個人之志為宗旨。不能「同志」的話,就只好退黨。
共產黨的黨性原有三個原則,就是: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但三原則中,「少數服從多數」並無機制去貫徹,因而是空的,擺擺樣子而已。而下級與上級、全黨與中央,都有等級分明的制度。因此,共產黨的所謂黨性,首先是全黨服從中央,其次是下級服從上級。
共產黨自蘇聯時代起,就強調共產黨員要做黨機器的螺絲釘。中共更發展為共產黨員要當黨的「馴服工具」,對中央的決定,「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在執行中加深理解」。此之謂黨性。
一個人如果睿智而真誠,必有許多個人的想法,不可能事事服從,而讓自己的頭腦停止活動,這樣就不見黨性啦。若睿智和有黨性,那必然會被迫昧着良心說話和做事,故不會有真誠。如果一個人是真誠而具黨性的話,那他就是一個不動腦筋,只懂執行命令的奴才和儍瓜。這幾種人,我一生都見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