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其是,非其非 - 陶傑

是其是,非其非 - 陶傑

西方的法庭,有一種「法庭式答問」:檢控律師盤問被告罪犯:案發的那一天,發現屍體的地方,有人說夜間八時你在那裏徘徊過,還抽着一根煙。被告答得結結巴巴:一會兒說他已經戒了煙,又說他沒有散步的習慣,然後說那一夜天氣很冷,他容易着涼,他一向怕招惹傷風。
最後檢控律師會打斷他的話:對你的健康和個人嗜好,大家沒有興趣,陪審團和我,都只想知道你當夜在不在現場,請你答Yes,或者No。
世界上有許多問題,沒有Yes和No的簡單答案,卻有更多問題,只須答Yes或No就可以。答了「是」或「不是」,引起的聯想和推理,由陪審團或公眾來決定,不須要特別的「辯才」。法庭式的答問,最厲害的律師,往往最懂得在什麼時候長篇理論,什麼時候直接簡潔。
立法會新當選的主席被質問「是不是共產黨員」一案,就屬於這一類。答這個問題,就像這位先生隸屬的政黨時時講的那句「監察政府」的話:只須要「是其是,非其非」,是就說是,不是就講No,一句評註和解釋也不必附加。
共產黨在港人心中的形象,要分開兩層:自從神舟上天,奧運開幕,至少在發現毒奶粉之前,香港人對北京的中國共產黨,形象大為改善。既然中央已經改善了,則特區本地的共產黨──亦即他口中重申的「土共」,如果形象還那麼差,是不是有負了阿爺早前「外強形象」勉勵所託?
閃縮不答,已經很笨,還把閃縮的原因說出來,老實得可愛。不但等同承認了「香港共產黨」形象沒有同步與中央一起提升,工作不力,而且共產黨前、共產黨後,沒有把「中央」和「地區」分清楚,把「阿爺」也拉下水,無端端把「連阿爺在港人心目中的形象也不好」,這個命題又確認了一次,這樣教「中央」如何不氣惱心頭?
提這個問題的人,像打桌球「Set士碌架」一樣,當然是有心裝設陷阱。如果我是這位新進立法會主席,要認清陷阱,早就有心理準備。如果不是黨員,固然最好,就答「不是」;如果是黨員,更把頭抬得更高,昂然答「是」,即使要附加註釋,就說:「中國共產黨舉辦奧運成功,只把火箭送上天,美國金融海嘯,還要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求救,我身為其黨員,深以為榮。」
如果明明是黨員,因為「組織紀律」,不可表露身份,也答「不是」。因為這是「黨」叫你隱瞞的,除非你認為「黨」極度小器,隨時在試探忠誠,否則這個謊,面不紅心不跳,要撒得堂堂正正,共產黨員是用特殊材料造成的,怕什麼?
這位愛國先生受過殖民地英式教育,故此其辯才和思考質素,據說是親中陣營內最標青的一位。但他顯然不知道,英式的辯論,變化多端,有時不要你長篇大論口水花四濺,在要害的地方,沒有廢話,藝高人膽大,只說Yes或No。這是辯論的一節基礎通識課,中學的小朋友們,學會了,終身有益,要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