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尾天然物種增一倍<br>若批建人造沙灘 團體或提司法覆核

龍尾天然物種增一倍
若批建人造沙灘 團體或提司法覆核

【本報訊】政府擬於大埔龍尾興建人造沙灘,受到生態保育人士的大力反對。呼籲保育龍尾生態的香港自然生態論壇指出,龍尾錄得的天然物種數目持續上升,由年初的106種增至現時近200種,包括極罕有的錨紋虎甲粗刻亞種甲蟲及美麗帚蟲,要求環境保護署稍後公開人造沙灘倡議人土木工程拓展署,呈交的後補生態調查報告。 記者:蔡建豪

拓展署年前委託顧問進行的龍尾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指出,龍尾只有寥寥數十種的生物,生態價值不高,與民間自發進行的生態調查結果大相逕庭。環境諮詢委員會今年初已建議環保署署長,待倡議人呈交更詳盡生態調查報告後,才考慮發出工程的環境許可證。
保育龍尾生態人士過去九個月間,繼續在擬建人造沙灘範圍進行生態調查,記錄出現的物種數目。論壇發言人黃志俊表示,目前在龍尾記錄到的品種數目已高達200種,較去年多出一倍,屬一個驚人數字,部份物種如小頭絲囗虎魚及美麗帚蟲,都是本港罕見物種。

對物種遷移成效存疑

身兼論壇成員的香港昆蟲學會會長饒戈指出,記錄到的物種包括本港極罕見的錨紋虎甲粗刻亞種甲蟲,該種甲蟲只曾於吐露港一帶灘岸發現,日本政府已列為極瀕危物種。由於甲蟲需於潮水不到的灘岸生活覓食,破壞天然海岸將令該物種絕迹。他對政府進行物種遷移的成效存疑,「點解淨係呢度見到呢啲物種?物種遷移唔一定成功。」
城市規劃委員會本周五將討論更改龍尾一帶土地用途,論壇將派出代表出席,稍後會向城規會申請將龍尾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連接汀角。論壇亦要求環保署公開後補呈交的生態調查報告,若環保署發出環境許可證,不排除提出司法覆核。
環保署發言人表示,目前仍未收到拓展署就龍尾生態價值呈交的補充資料,收到後會上載至該署網頁。環保署署長也會在收到資料的30日內,決定是否批出環境許可證。

龍尾最新發現罕有物種

物種:錨紋虎甲粗刻亞種甲蟲
簡介:
‧數量甚少,目前只曾於龍尾灘及吐露港一帶灘岸發現
‧只能在特定的海岸繁殖,成蟲在灘上捕捉小昆蟲為食,幼蟲在灘後泥穴內生活。不能在其他陸地環境生存
‧被日本政府列為極瀕危物種

物種:美麗帚蟲
簡介:
‧非常罕見物種
‧專門共生於管海葵泥壁

物種:小頭絲囗虎魚
簡介:在2000年才於本港有首次紀錄,屬罕見品種

資料來源:香港自然生態論壇

美麗帚蟲

小頭絲囗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