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爆發了,又到了測試「港人治港」班底實力的時候。平時飲紅酒、拉頭馬、暑期去英國探仔之類的高官生活花絮,香港人看慣了,覺得高官這時該顯露兩手,看看這個政府除了平時飲食耍樂,以及發明「Tryourbreast」的創意英語,到底有幾分「國際大都市」的國際級領袖本領。
一點也不奇怪,最先出事的,果然又是剛重金禮聘的副局長。一個主管金融的女副局長口氣奇大,她說必要時,政府會「用盡彈藥」來救市。
用盡彈藥?政府的彈藥有多少?約一千億美元,即約港幣八千億。金融大海嘯,萬一全香港的銀行和保險公司都一起擠提,香港人會不會跟政府合作,一起最多只擠提不多不少的八千億,就「和平散去」?
「用盡彈藥」救市,全世界這個「市」,是不會「睇住」特區政府八千億的彈藥上限來垮,而不多不少,剛剛好垮到八千億就止跌回穩的吧?副局長豪過了頭,又害得曾蔭權政府匆匆聲明「澄清」駁斥:「根據法例,只有財政司才有權動用外滙基金,動用外滙基金不在副局長的權力範圍」。這句官腔的意思,就是:「未到你出聲,收口吧」。
副局長明明無權動用外滙基金,卻公開告訴市民,可以用盡彈藥,這是嚴重的政治事件。香港本身沒有軍隊,香港的外滙儲備,就是香港的財金大軍。一個沒有兵權的官員,宣稱自己可以調動海陸空三軍,不要說在中國人今日無限眷戀的明清兩代,這樣的官員早就以大逆罪凌遲加誅三族,即使在菲律賓和泰國的第三世界,一個強勢政府也會立時抓人防政變。
唐唐和財政司司長,都叫香港人「團結」抗海嘯,但香港特區政府連一個「副局長」的嘴巴也「團結」不了,這就叫人狐疑:這批副局長,年薪三百萬,是特區政府吹捧過的「國際學府」精英,為什麼會毫無行政程序的常識,嘩啦嘩啦越權,是患了中國式的「口腔亢奮症」之簡單,還是有英美外國勢力暗佈的內應,關鍵時與外國配合,擾亂香港和國家?
當初香港人喝令副局長和政治助理交出外國護照時,有那麼多個扭扭揑揑,今天大家都明白了。
既然叫「國際金融海嘯」,連美國豪擲七千億美金,都只是全國房產債的一個小零頭。八千億港元的一點點奶水,即使緊急「搓mybreast」,全部榨亁,能餵飽海嘯苦主孤兒幾多個baby?
這個breast,穿得密實一點,反倒有信心,解衣作狀要搓,大家越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