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專欄:銀行之間更加互不信任 - 曾淵滄

曾淵滄專欄:銀行之間更加互不信任 - 曾淵滄

七大工業國財長在華盛頓開會,會後發表公告,說會盡一切方法穩定市場,不再讓有影響性的金融機構倒閉,但是,所謂盡一切方法,是甚麼方法,七國財長並無答案。
會議前,英國財長公開批評美國讓雷曼兄弟倒閉,才產生不可收拾的崩盤現象,才產生銀行之間缺乏互信的問題,並因為銀行間缺乏互信,導致銀行同業拆息活動幾近停頓,拆息利率高企,遠遠高過官方所定的利率。
我留意到在過去一段時間,紐約的港股預託證券的報價有一個很特別的現象,在多數情況,要嘛整體下跌,要嘛整體上升。偶爾出現個別發展時,往往是滙控(005)股價一枝獨秀,往往是多數股票股價下跌而只有滙控上升,但是,10月10日情況恰恰倒轉,是滙控股價獨跌而餘者上升。

美國投資者在擔心甚麼?
我猜想,也許是在擔心一個有機會發生的噩夢,那就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走向社會主義,將銀行收歸國有,共產掉私人投資的銀行資金。
冰島政府已經開始這麼做,冰島政府已經將冰島三大銀行收歸國有,更進一步將英國的銀行存在冰島的外滙凍結,據為己用,這不是共產行為是甚麼?為了報復冰島政府的行為,英國也馬上凍結冰島銀行在英國的資金,大家都在共別人的產。
滙控業務分佈全世界,會不會有那一個即將破產的國家,發起窮惡,宣佈走共產主義路線,將所有的銀行不論外資本土,全部收歸國有?
當然,上述言論應該只是我一個人在胡思亂想,杞人憂天的行為。讀完了就該忘記掉,免得加添莫名其妙的壓力。
踏入10月,特首曾蔭權的施政報告就快推出,有關立法判定最低工資一事看來也會一併推出。這是一個辯論多年的課題,贊成與反對者都已經把所有能夠提出的理據提出來了,現在,立法不立法,拍板不拍板的思考已經不是經濟理論上的辯論,而是政治力量。商人組成的自由黨在今年的立法會直選中全軍盡墨,由大律師、學者、專業人士這群被視為社會精英組成的公民黨也算是慘勝,社會主義力量抬頭。

政治力量決定最低工資

不過,立法者必須很小心處理外籍家庭傭工的最低工資問題。如果香港出現兩種不同的最低工資,是不是牴觸了基本人權?是不是違反了反歧視法?一旦外籍家庭傭工告上法院,要求與本地勞工一樣享有比較高的最低工資,如何應付?
曾淵滄
作者為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