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資助中學收非本地生

研究資助中學收非本地生

【本報訊】消息指,為發展本港成為教育樞紐及令中學開拓更多學生來源,施政報告提出擴闊非本地學生的構思,中學日後也可招收非本地生。有中學校長相信,政府不會對中學非本地生提供資助,學校需靠邊緣成本招收小量非本地生,學額料不多於5%。
教育局高層近日與部份中學校長,就容許中學招收非本地生事宜摸底。消息指,早於教育局前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年代,已提出本港中學招收非本地生的構想,但因要與入境處商討及未能解決資源問題,遲遲未有決定。隨着出生人口下降,殺校潮已席捲至中學,教育界近期重提招收非本地生事宜,包括透過優才計劃來港的優才子女留港讀書、吸引海外學生來港讀中學等。
由於政府規定只資助有居港權的學生讀書,非本地生即使留港攻讀,也只能入讀私立學校或國際學校,即使他們入讀直資學校,政府也不會給予按額資助,有關學校需自行補貼。目前本港有部份直資學校,如拔萃男書院等有招收一、兩名非本地生,有關學生的學費較本地學生為高。

學界:係一條出路

有直資學校校長贊成在中學招收非本地生,「𠵱家中學生來源越來越少,如果可以收非本地生,未來係一條出路。」中學校長會主席黃謂儒認為,若中學招收不同國籍的學生,有助擴闊學生視野,但認為若中學要花大量資源支援一、兩名非本地生,反而對其他學生不公平,「如果一間學校有一千人,當中只有一、兩個非本地生,但學校就要教埋佢哋點搭地鐵等,相信未必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