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糾纏多時的雷曼債券追討風潮,負責監管銀行的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昨日承諾,本星期內會完成首宗銀行懷疑違規銷售雷曼迷你債券的投訴個案。若投訴成立,將有助苦主向銀行方面索償。
立法會內務委員會昨日討論雷曼迷你債券事件,金管局副總裁蔡耀君指出,當局已立案調查71宗涉及雷曼迷你債券的投訴個案,共涉9間銀行。由銀行提供的資料顯示,香港投資者購買與雷曼兄弟有關的投資產品共43,000多人,總值超過201億港元。其中購買迷你債券有33,600人,涉及112億元。
800迷債投訴人為長者
現時,共5,300名苦主向金管局投訴銀行以不良手法銷售雷曼迷你債券,金管局稱,其中800名投訴人為65歲以上的長者。
公民黨黨魁余若薇稱,她關注當局給予被投訴的銀行多少時間作出回覆,金管局助理總裁李令翔表示,銀行需要在一星期內回覆,他又說會視乎情況成立紀律委員會,然後將意見交予證監會。任志剛則承諾本周內完成首宗投訴的調查工作。
面對多名議員狠批監管銀行不力,李令翔搬出過去該局的工作作擋箭牌,他稱由該局負責調查銀行銷售手法不良的「現場審查小組」,曾立案調查39宗個案,其中15宗已經定案。在大部份相關個案中,金管局已向銀行發出警告,5宗已正式採取紀律行動,其中兩宗更已向法庭提出檢控。
有議員擔心,苦主一旦在交易過程中未有錄音,會否難以作出追討。李令翔回應稱,當局會獲取環境證供,包括當時是否有其他人在銷售場所知悉事件。但他承認,大部份個案都未有定論,須由紀律委員會決定證供是否能夠獲得證實,「的確係有一個(主觀)判斷喺裏面,唔係話完全百分之百可以準確。」
推銷不當銀行可被釘牌
根據《證券條例》,銀行作為銷售證券產品的註冊機構,若經紀律調查聆訊後被證實向客戶進行不當銷售,金管局會將有關調查結果轉交證監會,後者可聯同金管局向有關機構作出懲處行動,包括公開譴責、罰款或吊銷牌照。屆時因錯誤銷售而蒙受損失的苦主,可將調查結果作為依據,入稟法庭要求銀行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