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市場學派影響深遠<br>諾獎得主難挽金融狂瀾

自由市場學派影響深遠
諾獎得主難挽金融狂瀾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是誰,今日(周一)將揭盅。全球受金融海嘯衝擊下,很多人期望今年得主能成為指路明燈,亦有猜測指金融學者是得獎熱門。不過有批評指諾貝爾經濟學獎並非答案,而是問題一部份,過去偏向頒獎給主張自由市場的經濟學家,有份造成今日的金融海嘯。

經濟學獎2001年的得主施蒂格利茨(JosephStiglitz)認為,這場金融海嘯將為經濟哲學帶來根本轉變,「我們見到全無管制的市場可以成為災難」,近日的事件提供了實證,「市場未必自我運作得太好」。

金融海嘯不影響今年決定

自由市場學派以已故1976年得主佛利民(MiltonFriedman)馬首是瞻。經濟學獎過去58位得主中,25位與佛利民所屬芝加哥大學有聯繫,其中10位是教職員。
芝大商學研究院助理教授薩福德(SeanSafford)卻認為,正是自由市場學派獲獎太多,令政界對他們言聽計從,令華爾街不受管制,最終釀成金融海嘯,他認為應頒獎給更多不同學派的學者。
經濟學獎評審委員會主席霍爾姆隆德(BertilHolmlund)稱,金融海嘯不會影響今年得主的決定,但如果這場危機催生了關於金融穩定的新研究,未來是有可能成為得獎課題。

弗倫奇管理的基金顧問公司旗下美國股票基金,今年下跌近18%。互聯網

「現代金融學之父」大熱

霍爾姆隆德雖這樣說,諾貝爾觀察家認為金融學者已有10年未得獎,今年可能輪到他們。英國立博(Ladbrokes)博彩公司開出的賠率,以美國學者法馬(EugeneFama)和弗倫奇(KennethFrench)為兩大熱門。
法馬有「現代金融學之父」之稱,提出「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markethypothesis),指證券市場價格準確反映了投資者手上所有資訊。《華爾街日報》卻指近期市價在信貸危機中動盪得難以理喻,對這假說是諷刺。
法馬和弗倫奇也對股票回報做過詳細研究,其中一大結論是「價值股」長遠會跑贏大市。管理1,500億美元(11,700億港元)資產的Dimensional基金顧問公司,根據他們的理論投資,並找了他們做董事,旗下美國大型價值股基金今年頭9個月表現比標普500指數好1.35個百分點,但也要跌17.94%。
其實就算是諾獎得主,投資也未必能擋住金融危機。1997年得主斯科爾斯(MyronScholes)和默頓(RobertMerton)是衍生工具專家,但根據兩人方程式投資的「長期資本管理」(LTCM)對冲基金管理公司,1998年也在俄羅斯金融危機中倒下。
法新社/路透社/美國《芝加哥論壇報》/《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