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絳州大鼓頗負盛名,因為它是中國黃土地的民間表演藝術,原始純樸,還帶生趣。
說是「國之瑰寶」,但其實推展過程艱辛。此乃吃力項目,又得有節奏感,鼓樂看似簡單,不具靈氣只屬體力勞動而已。看過內地一紀錄片,幾位男孩女孩被挑選進團,集體苦練,節目一個一個成形,他們亦各有所長──可惜經費問題,辦得下去辦不下去?每隔一陣便心事重重。培養一名「鼓手」不容易,男生可以堅持,但女生稍大,結婚生子,也沒時間再練。在懷念中痛快地打了一場,便告別了。
當然,所有藝人都有離場之日。而鼓手比較窮,也較難突出「個人」。
當年唐朝李世民打了勝仗,絳州人民以鼓相賀,原是喜氣洋洋的慶典。雖曰「大鼓」,其實也有小鼓。而且大槌、小棒、使單或使雙,都變化多端:雄壯、陽剛、明快、深沈、委婉、嬌俏、頑皮……各種情緒,天地萬物,都靠鼓樂表達。
欣賞過《秦王點兵》、《狗攆鴨子》、《老鼠娶親》,還有《牛鬥虎》互不相讓,既似戲,又似鬥,更似攻守進退的情趣。
十月十八及十九日,文化中心大劇院有兩場表演,部份曲目上回沒看過,如果得空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