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香港有種集體自甘幼稚園化的趨勢。
不順意的只管大吵,放聲叫苦,永遠只懂得以「話俾先生聽的心態」和口吻為自己叫屈,大條歪理要別人幫助,責任永遠在人而不在自己。以前打風,何曾預早數小時甚或數天就發出預警?如今打風要提、何時掛幾號波要提、清晨凌晨傍晚等字眼的定義要提、寒冷天氣要提、酷熱天氣要提、火災危險要提、污染指數要提、投資涉及風險要提、地面濕滑要提、車門即將關閉要提、小心車門要提、戲院內關手機要提、戲院內保持安靜要提、洗手要提……每一天您聽到的所謂提示,有幾多是荒謬絕倫的噪音?
不提嗎?總會有人指怪別人不預先提醒他們。先提嗎?亦總會有人指怪別人沒有將全部可能出現的情況逐一提醒。怎樣說,都是別人的責任。更可悲的是為了自身利益而忽然正義勇士上身的旁觀者,口口聲聲為所謂的苦主討公道,不惜推波助瀾將帳都算到沒關係的人身上,更提出顯然是有違基本公平原則的所謂解決方法。爛攤子未完,另一個幼稚園議題又上場。有人唯恐香江還未夠幼稚園化,有意規管網絡內容,進一步提醒大家甚麼可以看應該看,甚麼不准看不應看。
套用幼稚園的常見術語,提出這些建議的人,與他們想規管的所謂淫褻和不雅網絡內容一樣,真係「醜醜」(說時請同時用食指從上到下連續數面頰兩下,以加強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