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雖然只有四個交易日,惟外圍以至港股跌勢卻是頗急,恒生指數周五更失守15000關口。僅8月底至今,恒指跌幅逾30%,就股票掛鈎投資(ELI)而言,接貨情況近月有深化迹象。然而,跌市中可能會有一些跌幅較細的股份,若能篩選出合適的股份作為掛鈎對象,或許可助降低接貨風險。
在近月的跌市中,一些估值回至較合理水平、有股息率支持或行業前景較穩定的股份,沽壓可能會較大市為輕。從8月底至今多隻公用股、滙豐控股(005)及中國人壽(2628)的調整幅度,相對較大市為小。
滙控於上述期間調整幅度約6.2%,若以其9月18日低位計,跌幅約為13.8%,均較恒指的27%調整為細。國壽為國內金融業龍頭,股價調整幅度同樣較大市為低,約為15.6%。
至於三家公用股中電控股(002)、中華煤氣(003)及港燈集團(006),8月底至今跌幅介乎5%至12.6%,亦為跌幅較細的股份。
揀跑贏大市股票掛鈎
倘若能找尋這些較大市表現為優的股份,或可助降低ELI的接貨風險。以滙控ELI為例,16天期,參考價95.5%,年息15.39厘。假設投資初期滙控現貨價為115元,即參考價為109.80元。
如到期日滙控收市價能在參考價之上,投資者便可以現金取回本利,以10萬元投資額計,實際利息670元。但若滙控到期日收市價低於參考價,則有潛在接貨風險,或會出現賬面虧損,至於打和點則約109元。
註:數據截至10月8日,以麥格理ELI產品為基準,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麥格理證券(亞洲)有限公司衍生工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