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湧進足球場,球會的經濟問題逐漸浮現。周中英格蘭足總主席泰利斯文宣佈,全英職業球會欠債共逾30億英鎊;而Big4更佔負債總數近三分一,令人心寒。
全球化的骨牌效應,絕對是牽一髮動全身。冰島銀行倒下,韋斯咸即受牽連。英超的情況恐怕只是冰山一角,在其他國家的球隊,相信也隱藏類似危機。
歐洲足協有見及此,變革建議紛紛響起。會長柏天尼與常務秘書泰萊分頭出擊,提出為球員訂定最高薪酬制度,及向財政欠穩的球會作出制裁,禁止參與歐洲賽事。這兩項方案仍在商討階段,但要切實執行卻極有難度。
球員薪酬難干預
先說最高薪酬制。無疑,以英超為例,球員人工每年上升12%,確是「燒銀紙」的遊戲,但富豪球會各有不同的機制,正是它們吸引球星加盟的重要元素。羅賓奴臨時轉投曼城,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歐洲足協要插手干預,恐怕會面對極大阻力。
就算各大球會願意協商,也不容易取得共識。最高工資定得太高,效果有等於無;若定得太低,將不會獲班霸支持。如何釐定機制,需要極大智慧。假如機制出現後,中東球隊可提供更高薪酬,令球星紛紛投效,賽事發展得更有聲有色,將會令歐洲足協極度尷尬。
至於向財政不穩的球會作懲處,將他們參加歐洲賽的資格剔除,同樣具爭議性。因為舉債融資來經營球會,是各地一貫做法;球會越大,往往欠債越多,英超Big4就是典型。而歐洲賽事,偏偏就是這些球會的重大收入來源。若以債項多少為由,不許這些球會在歐洲角逐,歐洲所有班霸都可能被拒諸門外。那又將會是另一笑話。
歐洲足球隨時分裂
若歐洲足協強行實施這兩項「宏觀調控」的措施,迫令各地的班霸接受,最可能的結果是促使歐洲足球分裂。早年富豪球會已經成立同盟,提出「歐洲超級聯賽」的藍本,自組賽會,只許班霸角逐。歐洲足協斷不想這個想法死灰復燃吧。
無疑,金融海嘯來勢洶洶,某些球會必然出現困難,甚或破產。各地球會的運作生態,甚或強弱結構,亦有可能出現不同的重整。但在具體影響還未顯現前,要立即衝入災區重建,到底言之過早。
【潘源良】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