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首曾蔭權年前開下改善本港空氣質素、重現藍天的期票,至今遲遲未見落實改善污染措施。據悉,政府檢討空氣質素研究已接近完成階段,最快於下月公開報告諮詢公眾。報告將列出改善空氣質素的短、中、長期措施,包括取締歐盟前期汽車及增加天然氣發電比重等,對於將現時寬鬆的空氣質素指標收緊到世界衞生組織標準,卻可能拖延至2015年才落實。
記者:蔡建豪
政府去年成立一個專責委員會,集合專家、學者及業界人士共同檢討本港的空氣質素。委員會初步提出一系列改善空氣污染的分期措施,短期措施包括取締歐盟前期或I期汽車,中期措施會在繁忙地區引入電子道路收費措施、減少停車泊位及設定低排放區域,長遠則會引入核能發電及限制市區汽車數目。
團體轟政府草菅人命
至於一直被批評落後的空氣質素指標,環保組織一直要求收緊至世衞組織標準,但報告卻未承諾即時收緊,可能拖至2015年才更新。地球之友總幹事劉祉鋒批評,研究顯示因污濁空氣患上呼吸系統疾病住院及死亡人數,正逐年增加,政府拖延更新空氣質素指標無疑是草菅人命,要求政府明年率先採納世衞指標,再逐步推行其他改善措施。
科技大學大氣研究中心主任劉啓漢指出,近年由汽車排放的有毒廢氣減少,可見政府推行更換柴油車輛工作錄得成效。他認為政府可大膽先採納收緊空氣質素指標,或實施部份改善空氣措施,並在試行一段日子後檢討成效,回應民間訴求。
環境保護署發言人在回應查詢時表示,新空氣質素指標會比目前的空氣質素指標嚴格,由於本港發展密度高,同時會採取更嚴格的減排措施。發言人指,檢討空氣質素指標研究仍在進行中,負責研究的顧問公司會在年底前提交新空氣質素指標建議,屆時會舉行論壇諮詢公眾意見。
構思中部份改善空氣質素措施
時間:短期(2010年起)
改善措施:
‧強制性取締歐盟前期或I期車輛
‧增加使用混能引掣汽車
‧在繁忙區域設置禁止車輛進入地段
時間:中期(2015年起)
改善措施:
‧在中環等旺區引入電子道路收費系統
‧減少25%停車泊位
‧研究引入可再生能源
‧以天然氣發電比例增至50%
時間:長期(2020年起)
改善措施:
‧引入汽車配額制度,減低汽車數目20%
‧引入核能發電
資料來源:環保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