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改變荷爾蒙 牙周病入侵<br>有婦女第二胎後才求診 須脫牙五隻

懷孕改變荷爾蒙 牙周病入侵
有婦女第二胎後才求診 須脫牙五隻

【本報訊】孕婦發現自己牙肉紅腫、流牙血,甚至牙齒有鬆脫現象,很多人會誤以為是鈣質流失所致,這其實是牙周病作怪。有牙科醫生指出,懷孕導致荷爾蒙改變,會令孕婦患上牙周病風險急增。臨床觀察顯示高達七成孕婦受牙肉紅腫困擾,估計當中約三成人更已患上牙周病,牙患處理不當,隨時引發早產或嬰兒體重偏低。記者:王智君

婦產科專科醫生黃偉忠表示,很多孕婦在接受檢查時都會有牙肉紅腫和流牙血等牙周病症狀,但一般人都誤以為是懷孕缺鈣所致,有些孕婦甚至認為「生仔甩牙好正常」。

孕婦易有牙肉紅腫及流血等初期牙周病症狀。

牙周病加劇,可導致化膿性肉芽腫。

細菌激增55倍

牙科醫生黃凱欣估計,高達七成孕婦的牙肉會有紅腫發炎情況,更有三成人會患上不同程度的牙周病,但病因與鈣質流失無關,「恒齒長成後,當中嘅鈣質會變得好穩定,鈣質唔會咁易流失」。
她解釋懷孕導致的荷爾蒙改變,才是引致孕婦牙患的真正元凶,「荷爾蒙改變會增加牙肉血管嘅滲透力,令牙肉好易紅腫;同時牙肉組織嘅抵抗力會下降,令牙垢膜嘅細菌激增」。醫學界發現其中一種常見引致牙周病的細菌Prevotellaintermedia,在口腔的數量,於懷孕時會較平日激增55倍。
有外國研究發現,牙周病細菌分泌的前列腺素會經由胎盤傳給嬰兒,隨時令胎兒早產,或導致初生嬰兒體重偏低。黃凱欣表示,本港雖然未有臨床數據研究牙周病與早產的直接關係,但由於懷孕會增加患牙周病風險,女士應在計劃懷孕前及懷孕期三至六個月作最少一次牙科檢查,並在生產前後數周,擦牙後使用漱口水,藉此減低母親與初生嬰兒親密接觸時,將口腔細菌傳染給幼嬰。
黃凱欣指出,不少女士誤以為懷孕時不應看牙醫或接受牙科治療,很多時也延至產後才治療牙患,「佢哋覺得啲牙鬆到搖搖吓,或者痛到瞓唔到覺先會睇牙醫」。她指曾經有一名30多歲婦女,在生下第二胎後才求診,但因牙周病已極嚴重,須脫掉四五隻牙,「如果佢早啲睇醫生,補牙同杜牙根已經可以根治」。她提醒孕婦若發現牙齒或牙肉不適,應盡快求醫,「否則啲牙想救都救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