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上限內地較港寬鬆<br>新例昨頒佈 業界憂水貨湧港危害健康

三聚氰胺上限內地較港寬鬆
新例昨頒佈 業界憂水貨湧港危害健康

【本報訊】為力挽國貨聲譽,內地當局昨頒佈新例,設立食品含三聚氰胺法定上限。但除了嬰幼兒奶粉的標準與本港一致,液態奶的標準卻較本港寬鬆1.5倍,奶類成份比率少於15%的食品更不受規管。業界人士不排除會有符合內地標準但有違本港標準的水貨食品因而流入本港,危及本港市民健康。記者:白琳、陳沛冰

新標準規管液態奶及嬰幼兒以外奶粉的三聚氰胺法定上限為2.5ppm,比本港的1ppm高出1.5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陳君石解釋,較年長的兒童及成年人才吃液態奶,因此標準較低,「香港是進口地區,我們在國際食品貿易講條件時,永遠是進口方面是老大。進口國永遠越嚴越好,出口國永遠越鬆越好。假如經過相當長一個階段,都認為沒有問題了,我不認為(三聚氰胺)會長期在監管範圍。」

指內地確診個案下跌

內地上月21日公佈累積有逾五萬宗腎石童確診個案後,再沒公佈最新數據。路透社昨接獲消息指內地腎石童過去兩周倍升至9.4萬人。陳君石反指確診個案正在下跌,但以未經授權為由,拒絕公佈數據。
Mars旗下朱古力M&M'S及SNICKERS等產品的牛奶成份比例佔11%至12%,即不受內地新例規管。該公司昨表示,目標是盡量確保產品不含三聚氰胺。
中國蒙牛昨宣佈斥資8,000萬人民幣添置檢測三聚氰胺的儀器,內部檢測後,再委託內地獨立實驗室化驗。銷港產品會經本港認可機構第三度檢測。蒙牛又額外抽調8,000多名員工24小時監測奶站,防範「源頭造假」。
城市大學生物及化學系副教授林漢華指出,本港、澳洲及加拿大均規管所有奶類食品,內地卻只針對部份奶類產品,明顯過份寬鬆,「唔知道呢種畸形用法(摻雜三聚氰胺)有幾普遍,可能加落好多食物種類。」

奶成份少成漏網之魚

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副教授陳竟明擔心,即冲咖啡、餅亁等奶類成份較少的食品或成漏網之魚。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不排除會有小量不合格水貨流入本港,但內地新例長遠有助本港消費者對國貨重建信心。
此外,為了防止飛機餐受三聚氰胺污染,國泰及港龍已從機上膳食中剔除證實含三聚氰胺的乳製品。至於在外地,國泰已通知所有空廚更換或清除奶配料源自中國內地的所有產品。據了解,兩間航空公司主要關注由內地機場啓程的客機飛機餐的安全。

中港三聚氰胺法定上限比較

類別:嬰幼兒奶粉
內地上限:1ppm 本港上限:1ppm*

類別:其他奶粉、液態奶
內地上限:2.5ppm 本港上限:1ppm*

類別:奶類成份比例佔15%以上的食品
內地上限:2.5ppm 本港上限:2.5ppm

類別:其他食品
內地上限:沒有規管 本港上限:2.5ppm

*同樣適用於3歲以下嬰幼兒食品、懷孕及授乳女性食品
資料來源:內地衞生部及本港食安中心

五年前尿液含三聚氰胺

【本報訊】政府三聚氰胺事件專家小組轄下的治療工作組昨舉行會議。據悉,小組研究本港五宗因飲用問題奶品而患腎結石的小童個案時,當中只有兩人攝取的三聚氰胺份量輕微超標,故病情較內地兒童輕微。但有公院最近測試五年前病人留下的尿液樣本,原來不少市民的小便亦含有三聚氰胺,需作進一步研究。

擬驗尿代替超聲波

治療小組檢討本港五宗兒童腎石個案顯示,根據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的標準,每人每日每公斤體重最多可攝取0.63毫克的三聚氰胺,五名病人中只有二人的三聚氰胺攝取量輕微超標。他們的腎石較細小及鬆散,治療方法暫未有改變,輕微者靠多飲水排出腎石。
小組討論公立醫院正研究透過化驗尿液中的三聚氰胺含量,代替照超聲波作測試方法。有公院最近測試五年前病人留下的尿液樣本,發現不少樣本含微量三聚氰胺,但未知含量,亦不能確定病人是否患腎石,或是從器皿或食物中攝取三聚氰胺,需作進一步分析。
據悉,小組制訂個案定義,「疑似個案」指曾飲用大量問題奶品;「臨床個案」指在超聲波中發現腎石,並非由其他原因引致;「確診個案」指能將病人的腎石做化驗,並發現腎石含三聚氰胺。有專家指,相信確診個案不多,因要有腎石做化驗並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