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壓力大 焦慮比率高<br>抑鬱婦學跳舞戰勝病魔

港人壓力大 焦慮比率高
抑鬱婦學跳舞戰勝病魔

【本報訊】港人生活壓力大,精神健康未如理想。一項調查發現,港人出現焦慮及抑鬱症狀的比率較外國高,當中又以中學生的焦慮及抑鬱的水平較高。負責研究的專家指出,運動能有助預防及輔助治療抑鬱,其中瑜伽尤其適合情緒病人士,但不是靈丹妙藥,提醒患者積極尋求協助。
香港浸會大學及香港心理衞生會於1月至4月,訪問1,899名小學、中學、大學及社區成人,有關其精神健康及參與運動。結果發現積極參與運動對精神健康的整體好處,較不做運動高13.5%,同時可減低焦慮、抑鬱等風險。
研究又發現,港人出現輕度及中度焦慮症狀的比率較外國高,抑鬱症狀更較外國高出兩倍多,當中又以中學生的抑鬱水平較高,患者母親的教育程度往往也較低。

運動產生愉悅感覺

浸大體育系副教授劉永松指出,人體在運動時,腦部會放出化學物質,產生愉悅感,但運動不能取代藥物以治療抑鬱,只可作為輔助或預防的元素,一些節奏性及呼吸性的運動如瑜伽,更適合出現情緒病症狀的人士,市民也可按年齡及興趣選擇合適的運動。
約40歲的昌娟多年前從內地來港,由於未能適應新環境,93年起患上抑鬱症,更有自殺念頭,嚴重至入院治療,十多年來病情反覆,直至兩年前接觸社交舞後,情況改善,現已真正康復。她說:「我好鍾意跳社交舞,跳完之後成個人都好舒服,𠵱家仲有兩份兼職,每日都好開心。」
精神科專科醫生林中鍵表示,常見的抑鬱症狀包括對所有活動失去興趣、情緒憂鬱、食慾或體重下降或增加、失眠或嗜睡、行動或說話較平時遲滯或激動等,若症狀持續兩星期或以上,同時又對日常生活造成困擾,便應立即向專業人士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