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大會串 - 陶傑

巨頭大會串 - 陶傑

金融風暴,面對雷曼老千的苦主追討,特區政府的財政司司長、金管局總裁、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三巨頭列陣,叫市民放心。
不過是千多個人來討債而已,需不需要「三巨頭」擺陣呢?美國金融風暴,在電視上只見到財長保羅森一人,連聯邦儲備局長也沒有出來並肩「晒馬」。
一個政府如果有公信力,不必什麼事都三巨頭擺陣吹雞的,重質不重量,像人家美國,昂藏六呎,他曾經是美式足球員和捕魚好手,一個保羅森就夠了。
香港人十年以來,這樣的幾巨頭大擺陣,已經見慣能詳。什麼救市九招、沙士危機,由董伯伯牽頭居中,三司十一局傾巢而出,個個神色凝重的公布一套什麼什麼措施──香港人不是儍蛋,知道一見到特區政府「擺陣」之際,就是這個政府心虛之時。以前「傾巢而出」的幾次大晒馬,如果有效,歷任的衞生高官、財爺、女保安局長,就不會一一辭職,居中的那位男主角也就不會最終腳痛下台。
所以,你這三巨頭不出來擺一字陣,我還有信心,看見這三巨頭都站出來,我反倒要沽貨提現金了。這是基於十年來的經驗,尤其是當中的小鬍子,一襲便裝,還像個老實人,旁邊的金管局總裁,木無表情,看上去還像有點謀略和城府,但旁邊的一個,學者出身,面口甚嫩,一副似笑非笑的靦覥樣子,好似中六的風紀生──不錯,大家都明白,這是做給「阿爺」看的,向「國家」表示,我們正在「做嘢」了,然而遙控器一按,看見CNN螢幕上的保羅森,大家都會知道,哪一邊的卡士贏到一點信心票。
大卡士長蛇陣、巨星熠熠值回票價,是六七十年代荷里活大片的舊作風:像《碧血長天》,有尊榮、羅拔米湛、辛康納利、亨利方達、李察波頓。像《七俠蕩寇誌》,有尤伯連納、占士高賓、查理士布朗臣、史提夫麥昆。所以香港邵氏也學了這手,程剛導演,拍出一齣《十四女英豪》,卡士也不得了:李菁、何莉莉、凌波、金霏……銀河星光,燦燦奪目,一張戲票,叫你看個飽飽。
今日不同了,人家的大製作,都不興擺陣了,像《帝國驕雄》,只有羅素高爾;《魔盜船》,只有尊尼廸普加一個奧蘭多布隆。不是巨星會串就保證收錢的,還要靠劇本和特技。
特區政府的巨頭大晒馬,晒過許多次,像鈔票一樣,濫印了就貶值。還有,那個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為什麼去了搞「網絡二十三條」?不關他的事嗎?「港人治港」,難怪越治越叫人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