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永健出自科學家世家,除了堂叔是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外,父親、舅舅和哥哥,在科學領域各有成就。耳濡目染,他少年時代已贏過被認為是「小諾貝爾獎」的美國西屋科學天才獎,如今更贏得真正的諾貝爾獎。
16歲奪「小諾貝爾」
錢永健1952年生於美國紐約,小時候有哮喘,無法跟兩位哥哥玩戶外運動,沒料到就此啓發他的化學天份。他經常在地下室擺弄瓶瓶罐罐,做化學實驗。父母買了一套簡單化學實驗用具給他,但他天資聰穎,很快就覺得不好玩了。
更好玩的是自製炸彈。錢永健指當年他在圖書館的化學課本中,「發現一些更有意思的化學實驗」,那就是爆炸實驗,一次和哥哥們用火藥自製手榴彈,轟一聲!在家把乒乓桌一角炸掉了。
炸出化學天才,錢永健16歲時,奪得被認為是「小諾貝爾獎」的美國西屋科學天才獎,得獎研究是如何將金屬融進硫氰酸。他獲得獎學金入讀哈佛大學,一次過拿下物理和化學學士學位,之後再取得獎學金,到英國劍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
錢家專出科學家
錢永健創造出多色螢光技術,他歸功於自己感性一面:「我喜歡色彩」。對於這項成就,他謙虛說:「我只是將一本晦澀的小說,變成一部通俗電影而已。」名成利就,他依然平凡生活,喜歡踏單車上班。
錢家一門多傑,錢爸爸是機械工程師,舅舅是麻省理工大學的工程系教授,哥哥錢永佑是著名神經生物學家,曾任史丹福大學生理系教授。永健與永佑兄弟倆,於1990年代雙雙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家裏有一堆工程師和科學家,「我似乎生來就要做這樣的工作,走這樣的路。」他說。
錢家對中國貢獻最大的,當然是錢永健的97歲堂叔錢學森。他1930年代到美國學習航天工程,1956年中國根據他的建議,成立研究導彈、航空科學的航空工業委員會,同年又成立研究火箭、導彈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委任他擔任首任院長。錢學森曾參與研製短程、中短程導彈和中國第一枚人造衞星,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被尊稱為中國「導彈之父」。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