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ndredeParis終止合約 遭改名經營<br>法國髮飾名店港鬧雙胞

AlexandredeParis終止合約 遭改名經營
法國髮飾名店港鬧雙胞

【本報訊】享譽國際、原在港開設八間專門店的法國名貴髮飾品牌AlexandredeParis在港「鬧雙胞」。該品牌本港原代理崇盟興業,今年初跟該品牌的法國特許經營商終止合約後,上月將八間門市全線改名AlexandreZouariParis,法國特許經營商指控崇盟興業涉嫌侵權,打算日內入稟本港法院,並獲本港富商潘廸生撐腰下月在本港重開門市。崇盟興業反駁指是全新品牌,擬於下周一入稟控對方誹謗。 記者:黃偉駿

髮飾名店AlexandredeParis特許經營商法國人SebastienBailly,前日在港接受本報專訪表示,崇盟興業於今年3月主動終止合約後,近月將本港八間專門店全線改名,原有品牌與新品牌在商標是A與AZ之別;公司名稱只有中間一字不同,甚至部份產品的款式都非常相近,令顧客十分混淆,「有顧客拿着香港Zouari的貴賓卡,來到我們巴黎的門市,問你們不是同一間嗎?」
Bailly指新品牌門市的職員,向顧客宣稱原有品牌的創辦人著名髮型師阿歷山大(LouisAlexandreRaimon)於今年初病逝後,品牌已交由另一著名髮型師AlexandreZouari負責設計,所以改了新名稱,「這不是事實,我們沒有改名」。他說已跟廸生創建簽訂分銷合約,下月重開門市,「我們會在這幾天以法律途徑追究對方」。昨已就涉侵權發律師信給對方。

Alexandre的新(上)、舊(下)部份產品款式相近,右下角的商標設計也很相似。

AlexandreZouariParis仍走高檔路線,一款頭箍售價超過2.1萬元。

「我哋係一個新品牌」

崇盟興業飾品部總經理王詠儀否認所有指控,強調所推出的是全新品牌,品牌名稱類近純屬巧合。她表示今年3月終止合約後,已依足合約規定的半年期內,停售舊品牌產品。她反指Bailly是近幾年才涉足髮飾行業,並透露早於90年代初期已跟阿歷山大本人合作,「當年AlexandredeParis只係屬於toiletry,係我哋將佢重新包裝,先至有今時今日咁受歡迎」。她說舊品牌的產品款式,其實很多是出自崇盟興業與合作廠商旗下的設計師手筆,他們擁有設計權,而這批廠商在今次事件中,已全數「過檔」。

話你知:香港市場年收億元

小小一個髮飾,價值動輒萬元計。香港及鄰近地區的市場,過去佔AlexandredeParis每年超過一半收益,香港更是其中一個重要市場,每年生意額超過一億元,主要是因為名貴髮飾在亞洲的受歡迎程度比歐洲更高。
王詠儀表示,歐洲人頭髮多數是金黃色,所以揀選髮夾多數選擇黑色、啡色等深沉顏色;亞洲人頭髮以黑色為主,所以揀選髮飾追求多元化及多款式,令到髮飾產品在亞洲地區大受歡迎。以她公司現時代理的AlexandreZouariParis為例,每個髮飾售價由港幣百多元至二萬多元不等。Bailly透露,該品牌在香港與台灣等地每年收入超過港幣一億元,而內地的收益現時也接近一億元,但由於內地市場龐大,相信仍有很多未開發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