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謬誤:按摩散瘀 須看時間

醫學謬誤:按摩散瘀 須看時間

不小心撞傷後,皮膚上常會出現一塊瘀血,很多人第一個反應便是用手去搓瘀血位置,希望可以把它推散。這種方法真的可以將瘀血推散嗎?瘀血其實是皮下出血的一種表現,引起的原因以外傷撞擊最常見,剛受到撞擊傷害時,組織會因外力過大造成斷裂,受創組織包括皮下脂肪、微絲血管、小靜脈,小動脈等,嚴重時會連肌肉與神經都受到傷害,如果皮膚沒有破裂,就會出現常見的皮下瘀血。
剛受傷的三天內,皮下組織還處於受傷情況,身體也會有許多自行修補的工作,基本上,身體會先把破裂的血管堵塞住,防止進一步出血,再進行修復。這時若加以大力按摩,不是正確做法,對復原沒有幫助之餘,還有可能使原本已經堵塞住的血管,再次裂開而又再出血,使瘀血範圍更為擴大,組織修復時間更加長。

三日內冰敷患處

正確的做法是由受傷時開始的三天內,以冰敷受傷位置,一方面減少受傷後的組織腫脹,一方面減緩患處的血流量,有助血塊凝集,堵塞住斷裂的血管。三天過後,大部份受傷的血管都已經封閉,從第四天開始,可以熱敷及輕輕按摩,幫助殘餘的血塊吸收及組織修復以加快痊癒。
如果撞傷至表層皮膚受損,只需清洗傷口及包紮即可,傷口會自然地癒合。不過,如果傷口比較大,且不停地嚴重滲血,就要到醫院接受診治。無論是何種形式受傷,如果傷口一直流血,且傷口深度在0.3厘米以上時,就需要送醫縫合。
撰文:翹采醫務中心外科專科醫生鄺國雄
隔周三刊出